1.自律
以前我认为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不需要别人管,自己能够管好自己。在这本书中颠覆了我对自律的认识,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 1.推迟满足感 2.承担责任 3.忠于事实 4.保持平衡,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遇到问题可以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积极主动的去面对,直到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消极被动的去抱怨,逃避。问题永远也无法解决
2.爱
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以为爱就是无条件地付出,不讲求个人回报,读到这本书之后我颠覆了对爱的认知 ,作者斯科特.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真正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3.成长与信仰
不能因为洗澡水脏了,就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相信上帝这件事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又是对的,不能一竿子打死。而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如果太偏执,无疑又是走向了一个极端。由相信到不信,再到相信的过程,才是通往神灵的道路。
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对于他人给予的经验和规则,我们要抱有冷静和怀疑的态度。
心理医生在面对患者时,简单粗暴的把患者对宗教的信仰肯定否定,或者保持中立不予置评都是不对的。有些病人只能看到眼前非常狭窄的一块,并排在一起的东西也看不到,这是因为他们心里给自己设了限制,只能看见想看的。如果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事物,就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奇迹。
4.恩典
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工具。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患者自己的努力。无论病情达到哪种程度,只有依靠强烈的成长意愿,才能扭转乾坤。
接受恩典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行使更大的权力。所以我们内心熵的原罪就会让我们抵抗恩典,维持住当前的生活状态。只有深入认识恩典,体验它的力量,意识到和上帝多么接近,我们内心深处才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宁静。
大部分人对恩典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害怕爱和付出本身。很多人缺乏面对孤独的能力,所以主动选择放弃“掌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