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最怕一个自私,一个违心
男女主角的名字很有趣,男的叫张智思,女的叫吕慧心。
一个自私,一个违心。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原谅另一个人的自私,之所以原谅,不过是违心的妥协,而这种妥协,可以一次,十次,七七次,但总终归会有一个极限。
张智思这个人是很典型的代表,他身上投射了所有男人幼稚的缺点。
贪玩,不顾女朋友的感受,常常和猪朋狗友混在一起。
幼稚,居然和女朋友的父亲当面刚。
没有上进心,大好前程的律师不当,去做拳击教练,对未来也没有任何计划。
懒惰,出去旅游全靠女朋友做安排。
不自律,心情不好就喝酒,一喝就喝到醉。
……
人性中的所有缺点,他都有。而生而为人的我们,其实或多或少,都是一个张智思,同时我们也像张智思一样并不自知。每一次吕慧心指出他的自私时,他总有一套反驳的理由。面对一个自私又不自知的人,其实没有多少的选择,要么就是离开,要么就是忍耐。有的人能忍耐很久,像慧心的妈妈,忍了她丈夫一辈子,有的人只能忍几次,像Mandy,一瓶子爆你狗头,潇洒走人。有的人像伊娃,忍到第77次,告诉自己不能再忍了。
如果你面对一个这样的另一半,你是像伊娃的妈妈还是伊娃,还是Mandy?
也许重要的不是去记得原谅过多少次,而是记得感动过多少次
原谅笔记本的始作俑者“心跳”娇“扑街”之后,她哥哥“快门”宇面基伊娃时,告诉她其实并不赞同妹妹的那一套原谅哲学。爱情更重要的是那每一个感动的时刻。如果错过了也没所谓,毕竟还是有下一班机的。
潇洒。
我比较认同哥哥的这一套爱情哲学。原谅这种事,和体谅是不同的,体谅是你能体会对方的立场而谅解,而原谅却是违心的忍耐。当你第一次选择原谅对方时,这段感情就无限接近破裂了。但如果你选择去记录每个感动的时刻,那么每一个时刻都是激励你走下去的动力。
在电影结束时,又出现了电影的片名,原谅他77次,但有趣的是,中间的“他”字和“她”字一直在轮流变换,最后变成了原谅她77次。
我猜,虽然这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但如果你愿意多角度去思考,也许吕慧心也并没有我们想像的无辜。
例如第一次的原谅,是因为张智思的迟到。如果换个立场想一下,这种迟到是很难控制,即使提前一个小时出门,你也可能会被堵死在任何一处。吕慧心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讨厌迟到,所以张智思迟到了就是错,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私。
还有最后一次的原谅,是吕慧心自己去打掉了孩子。造成这个错误的当然是张智思,但他也说了,如果真有了孩子就结婚吧。张智思没有给到她安全感信任感是事实,但他愿意承担至少证明他是有责任心的,可是吕慧心没有给他任何的知情权就把孩子打掉,难道就仅仅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吗?
或许在吕慧心每一次的原谅当中,张智思也同样在原谅着她。在感情里,很难分得清对与错。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角度立场去看,都有不同的结论。很难说是谁在原谅谁。而感动,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会永远治疗那些生活带来的伤痛。不管最后你选择了那一班机,你希望到达的,都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而不是原谅的泪水淹没的地方。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爱情的港口
伊娃工作的律师事务所,离婚官司占了六成。
我百度了一下,有一个找不到出处的说法是欧美国家的离婚率是60%。有统计的是中国从2006年近十年的离婚率一直在增长,大城市在2015年的离婚率是超过了40%。而在离婚原因中,感情破裂性格不和占比是95%。
相对而言,电影中穿插的离婚官司就理由丰富得多。
为了钱而嫁给老头的拜金女,在老头离世后却被摆了一道,一分钱遗产也没有。
为了性而结婚的男人,结了三次婚,生了九个孩子,为抚养费焦头烂额,却认为这一切都是妻子逼他的。
多金的富豪,婚姻只是泡妞的副产物,成本也许就像买一辆豪车一样,虽然昂贵,也不过九牛一毛。
共苦的夫妻,却无法同甘,妻子想以分一半的房产留住丈夫,丈夫却宁愿把所有房产都给她,只为了维护新欢的名声。妻子哭着说,我想要的不是房,而是家。然而,丈夫想要大慨也不是房。
甚至到最后,打离婚官司最厉害的师傅,也同样面临着离婚,一边回忆着与妻子的美好时光一边算计着分多少财产给她。
……
你知道吗?中国一夫一妻制度其实是从1950年才有的,实际上只有短短的67年历史,在中国长达6000多年的历史当中,连一个零头都没有。而我们希望一个只有60多年的社会制度去对抗人类6000000多年历史形成的人性,是否过于天真?
也许婚姻并是爱情的坟墓,也不是爱情的港口,而是一颗耀眼的钻石,人人向往却毫无实际意义。
最后
方力申和邓丽欣分手后,怨念琛的互相背叛系列就再也拍不下去了。随着志明与春娇越来越去港化,彭浩翔的这部港式爱情连续剧也渐渐变成了贡茶,一点港味也没有了。
《原谅他77次》很好地继承怨念琛的那点小心思,阿sa和周柏豪的自带港式味道也让这部片子成为近期很错的一部爱情片,还是值得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