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方去,最大的遗憾就是自感文化少。在家的时候,楷书都写不周正,更遑论行书和草书了。可东北人要面子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到哪哪地方,首先要拍照,证明我来过。其次就是读匾。文雅点的,知道从右往左读,粗一点的,就按照现在的习惯了。可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读,看那牌匾上的字,端详半天,没有几个认识的。也想附庸风雅的从上往下吟出来,扒拉半天,就认识三两个字。于是就说字,你看人家这字写的,多好啊,龙飞凤舞的。要是能说出铁画银钩的,就脸有喜色,觉得自己比那只会说龙飞凤舞的高出一头了。
当时也痛下决心过,回家一定好好练练字,特别是行书和草书,即便练不好,也能多认识几个行和草。可当今的习惯,能动笔的时候实在不多,慢慢就耽搁下来,成了一纸空梦。
本人曾小呷了一下,“南方文化如海深,风雅不过山海关”,东北人读书写字的实在不如南方的多。这可能和东北的历史古迹实在太少有关。不像南方,不是汉唐就是宋明,文人墨客诗书痕迹处处可见,从小耳濡目染,稍有点上心的,看那牌匾就能头头是道。不过这么说下来,就跟拉不出屎来怪风水不好一样,总觉得有点生拉硬拽,胡说乱扯。
不过,现在的东北,由于国家号召建设书香城市,诵读练字写作的孩子多了起来,我大东北也渐渐有可为了。假以时日,也会出现传世的大文豪大诗人,一扫千古的颓势。未来是一道彩虹,总会一直照耀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