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漫长的青少年期,一直有一个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伙伴:别人家的孩子。他/她亦真亦幻,男女莫测,十分符合当下颇火的虚拟现实的一些特点,既找得到现实中的例子,同学,邻居,亲戚,素未谋面父母朋友的孩子,甚至各种三好学生,十佳少年,又参杂了抽象的理论,例如传统主流的教育观,文学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形象。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海纳百家之长后成了你向往、追求却永远无法企及的榜样,有时高不可攀尽善尽美,有时触手可及却只差一步,你总是还需“再努力一点点”。你们从未相见,却亲密无间,不仅仅在学习上,还在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等等方面都有他的影子。你薄弱处不如他,你擅长,喜欢的方面也不如他。别人家的孩子,既宣示标杆、道理,又提醒你自身的缺陷、差距。你偷懒他不偷懒,你胆怯他不胆怯,你放弃他不放弃,你努力他更努力,哪怕你终于考了第一,他不但考了第一,外加钢琴十级,体育特长,奥赛得奖,文武全才,而且孝敬长辈关爱弟妹团结同学热爱祖国造福人类。就在你以为他是机器人,没有人类的情感,妄想用人性打败他的时候,你又错了,他不仅有人性,而且比你更阳光,开朗,积极,受欢迎。
后来,你就青春期了,叛逆了,大闹天宫了,逃出了学校这座炼丹炉,反出了原生家庭的南天门。别人家的孩子也像你大部分的中小学同学一样消失在你的生活里。接下来在成人世界里被降伏,被招安,荷尔蒙水平开始下降,手里攒了点坛坛罐罐,或被迫或自愿,你终于接受西(jie)天(hun)取(sheng)经(zi)这条路是剩余人生最理想的选择。当孩子呱呱落地的时候,你惊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又回来了。
多年不见,他长大了,居然也有了孩子,还改了名字。现在,他叫别人家的家长,同时还是别人家的老公/老婆。于是,别人家的家长,带着刚出生的别人家的孩子,再次入住了你的生活,虽然别人家的地址总在变换,时而出现在网络鸡汤文,时而出现在亲友口中,但是有一条还和你小时候一样没有变化:别人家的家长总是比你更懂怎么抚养教育孩子。当你试图用对孩子的感情打败他的时候,再一次的,你又错了,别人家的家长不仅对孩子无保留的爱,还精通各种科学育儿方法,既不会过度溺爱,也不会冷落孩子;既兼顾了传统中华文化,又吸纳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更具诱惑力的是,如果你也能达到别人家家长的水平,似乎最终你也能养出别人家的孩子,那个当初陪伴了你整个童年却又遥不可及的孩子。
即便你曾有过片刻的迟疑,可看看微信朋友圈,看看现实中的同学同事,乃至整个大环境,从备孕开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贵族教育,火箭班,学区房,轰轰烈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人总归不能免俗。俗是什么?俗就是从众,合群。一个人或许会错,一群人怎么会错?所以别人家的家长一定存在。宝贝,别急,是妈妈/爸爸还不够好,快,再来几碗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