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章竟然是源于和父亲的争吵,很久没有见到父亲,本想带着孩子给父亲带来一些开心与快乐,不曾想难得一次的见面,还是要抹出一撇不愉快来。
引发这次不愉快,是因为婆婆在父亲面前埋怨,说我不会过日子,说我宠孩子,说我不愿意让她把女儿带到农村去养……可是一提起这些我这一肚子气就又上来了,说句不好听的,你对我没有一天的恩情,有什么资格管我怎么生活?你有什么权利决定把孩子带走和我分开?而父亲也是考虑到我现在生活窘迫,希望我把孩子送到农村三五年,到外地去挣点高工资 ರ_ರ 心塞
而我特别想说的是,我不想也不能让我的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我宁愿用放弃现有工作为代价,换取对女儿的陪伴!因为我知道,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和人格的塑造无人可以替代!而孩子的人格会陪伴她(他)一辈子,是她今后一切幸与不幸的根源!
最近通过得到,我学习了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女孩》,而且书中作者提到的问题在我自己的身上也得到了映证。当然,今天我想说的是对我个人影响最为强烈,伤害最大的一个方面,安全感缺失对女孩子的影响。首先作者提到了一个现象——说如果男孩和妈妈失去安全连接,他们会选择逃避或者不信任妈妈,他们觉得,我需要的时候你不在,我也不让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但女孩子却很不一样,当她们的妈妈表现出抑郁、疏离、甚至愤怒的时候,这些小姑娘,反而会更加靠近妈妈,试图安慰她。(其实今天和父亲争吵时女儿试图把我拉走也映证了作者的这个观点,尽管女儿只有两岁)而且书中提到的这一现象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印象深刻。
在我小的时候,关于父亲的记忆相对是比较少的。母亲一个人带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母亲没有文化,而且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我的生活中时隐时现。那个时候的我除了成绩还算凑合以外,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母亲对我竖起大拇指。可妈妈的眼里越是看不到我,我就越想得到她的肯定。我一直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做,现在我懂了,仅仅因为我是女孩。
故事说到这并没有完,甚至只是刚刚开始,因为我没有对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产生任何的埋怨,甚至觉得母亲对我的爱无人能比。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父爱的缺失,我日常的生活简单而单纯,对于未来从没有过设想和规划,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似乎只有学业这一个方面。感情上母亲对我没有太多的关注,我也就学会了压制情感,到了青春期的荷尔蒙开始涌动,我也是拿以学业为重为借口,把内心的暗涌记成日记而已……
在该干嘛的年龄没有干嘛的时候,问题就来了。父母对我的关心简单粗暴,除了学习,其他的需求只是告诉我不可以,所以我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是脑子没有开窍。上班之后山高皇帝远了,身上也有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钱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我还没有学会识人待物,还不知道世界上的坏人就在我身边,还不知道如何去爱而且不会迷失自我,还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有时候就是差一分钱都不行……所以从上大学到女儿出生的的这十年中,我遇到了渣男,遇到了骗子,甚至出现了在自己生病的时候银行卡里竟然没有一分钱的窘境……我以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为代价学习成长,学着适应这个真实的世界。
而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我小时候安全感的缺失上。我长大之后才发现,很多像我这样小时候学习好而长大后很平庸的孩子大抵是和我经历相似的孩子。我们很努力却努力错了方向,我们很想做好,却只是个井底之蛙。我们以一个小孩子的成长经验和那些家庭关系良好,有父母甚至私人教师做“军师”的孩子去竞争,只能说四个字:实力悬殊。而这一现象归根结底是由父母的观念决定的,而观念是由阅历决定的,阅历又是由所处的环境或者说物质基础决定的。很遗憾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可是没有办法,很多事情之间的因果往根上说总是绕不开钱的问题。就好比我小时候父亲不在身边是钱的问题,我婆婆现在要把孩子带回老家是钱的问题,母亲重男轻女也是因为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的钱让两个孩子享受同等的待遇,噢~多么痛的领悟~~~
所以我绝不会让我的女儿把我受过的伤再受一遍,我之所以这么宠着她只是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告诉她我爱她,我要给她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我要让她用最小的试错成本学会自己观察这个世界。因此教给女儿的第一课应该是“宝贝,一切都很好!爸爸妈妈很爱你,我们永远都在你身边”。
在这里顺便告诉那些纠结于在孩子哭时该不该抱的家长们,一定要对哭泣的女儿及时安慰。如果任由孩子哭,她会启动另一种生存模式,“哭-没人管-不哭”,这将会成为她未来面对困难的模式,让她遇到问题时丧失控制感和希望。爸爸妈妈要时刻记得,女儿长大以后,也需要让她知道,只要她需要,你就会出现。
___ end 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