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航空事故,不仅成就了一位英雄的伟大,更是看到了航空安全严谨的制度与执行保障、应急救援的专业及时、媒体报道的独立公开、公众的善意与理解,呈现的是整个社会的理性、爱心与信仰,这才是真正安全感的来源与保障。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与汤姆·汉克斯(主演),两个老男人精诚合作的经典之作,最后被片尾曲『Flying Home』彻底打动。
——真实故事《萨利机长》电影观后感,2016.12.19
《最高职责》——切斯利·萨伦伯格机长事后与杰夫·扎斯洛(《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以及畅销书《最后的演讲》的作者)合作的书
《哈德逊河奇迹》——该事件的纪录片
《空中浩劫》——同类纪录片延伸
真实故事: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1549号航班,从纽约飞往北卡罗来纳州,这架空中客车A320-214飞机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长萨利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后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
根据数据分析,飞机要成功在水面迫降,机身要以11°的角度让机尾先着陆,并且得以不少于130节速度(航海速度单位)落水,几乎不能有一点犯错。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549航班不仅仅是5分钟的飞行经历,而是我的一生让我安全地把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事后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按照制度严格地执行事后空难调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Review,以确认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与处置是否合规适当,虽然在电影中为了渲染气氛有意将该过程设定为萨利机长的对立面,但正是这样的严谨的制度执行才更加有力地保障了航空安全。
因事发在冬季1月,虽成功迫降,但在冰冷的哈德逊河中,对乘客来说也只有几十分钟的救援时间,这充分体现了纽约应急救援机制的专业与高效,以及市民的积极参与,使得后续的救援行动非常得力,保障了全部人员的安全救出。
整个事件的发生、救援、事后调查,媒体都得以公开报道,关键信息充分披露,让每一位市民都及时获得事件的真实进展。
相关背景介绍(http://news.163.com/16/1214/14/C88LL8MC000187UE.html)
<br />
辅助知识:
飞机(空客A320)上的辅助动力装置APU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双发引擎停机的情况下,机长跳过了A320紧急情况检查单的前几步及时启动了APU,为飞机提供了后备供电,保证飞行电脑、仪表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运转,这样飞机在迫降过程中也将不断根据电脑指令修改倾角和最终下降角度,由机尾先行触水保证了飞机没有因为冲击力而瞬间解体。
事后霍尼韦尔公关团队借用辅助动力装置(APU)131-9A的口吻,给《萨利机长》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写了一封信。(http://news.carnoc.com/list/382/38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