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初六,祝福大家兔年吉祥,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六六大顺!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年过年,对我而言,年味最重的,一般就是年廿几到年初一,大概就是几天的时间 。
年廿几(年廿三到年廿九)
那时村里的祠堂晚上会聚集不少人,年长和年轻的,都有,在练习舞獅,敲鼓,采青。你只要出过力,例如扮大头佛引獅,舞獅头或牵獅尾等等,都可以吃上两碗烧鸭粥。那时是爷爷带我去过几次,我也吃过一次烧鸭粥。听说爷爷年轻时,是充当獅墩,就是让人站在他肩膀上舞獅头,他负责当獅的两前腿,在下面灵活跑和跳。村的醒獅队伍,会在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间,在村里或隔壁村,或镇公社那里,或住户,或商场舞獅贺岁,希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几天下来,参与舞獅的每人能分点钱,还能在餐厅吃顿好的。
到了年廿九,母亲会让我去村里的每个亲威家拜年。就是拿着一些油堆和年糕,去敲亲戚家的门(但又好像记得他们当时家家都不关门?),说上一两句过年吉利的话,亲戚收下礼物,然后给一封利事以作回礼。利事一般是二角或五角,用红纸包着,也有一角或五分钱的。一天下来,可以赚到几块利事钱,但这钱一般要充公,用来交将来读书的学费。
大年三十
父亲会带我和哥哥去镇上花市行花街,也会买新衣服和一些好吃的和玩的。玩具就是水枪和氢气球,也买过吹泡泡的,那是我年龄更小的时候。回到家,我和哥哥会帮忙更换新的对联,挥春和年画。有好几年,家里的对联和挥春都是哥哥花上几天时间写的。母亲就总是一直忙个不停地准备中午和晚上的饭菜,也忙着奉神。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奉神和烧鞭炮。但忘记要不要去祖屋那里奉了,反正到现在也好久没去,那里有我更多的童年回忆。
大年初一
一大早,爷爷就过来我家,母亲会提前弄好吃的,有油堆,油角,芋头糕,马蹄糕,豆粉,蛋散,等等。每年新年的第一封利事,都是爷爷给的,一般是十元。爷爷平时非常节俭,这十块,是对孙子才这么舍得。爷爷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我叔叔。爷爷每年在其中一儿子家吃饭,满一年后,次年去另一家,从年初一开始。爷爷在我家吃饭的一年,每到年三十,我都念念不舍,因为想着又要隔一年,才能和爷爷一起吃饭。
吃完早餐,有时会找阿杰玩,放鞭炮或烧烟花。烟花就是冲天炮或地老鼠或地沙包,魔术弹比较贵,一般只看别人玩,自己不舍得买。有时,也有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记得那时村边有口鱼塘。有小伙伴用木条自制一小船,插上用厚纸做的帆,点燃一支香,捆上几个比大拇指还大的鞭炮,还装了点湿牛粪。因为周围空旷风也大,等小船随风漂到鱼塘中心的时候,鞭炮被香点燃,小船(niu fen)被炸得支离破碎,满天飞,还激起一点浪花,小伙伴们一片欢呼。
每年大年初一,天气都很好,阳光普照,寒而不冷。因为一般也是冬末或春初,万物开始复苏,看什么都是新鲜的,快乐的,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年初二开始,就是开始亲戚间的拜访了,过年基本就进入后半程。
这就是我小时候在村里过年的些许回忆,过年的年味。其实,全程离不开父母,亲人,亲戚和小伙伴的参与其中。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一些亲人渐渐离开了我们,父母也一年比一年年迈,当年小伙伴也不再有过去那种欢乐。如果没有这些角色参与,农村又谈何回忆,年味又谈何年味?随着一代对农村有感情的人离去,他们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后,他们再也没有兴趣回到农村,农村也渐渐被他们淡忘,也更谈不上农村的年味了。
所以,还是要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2023 01 27 年初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