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批判性思维,其中又从批判性思维分化出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本书提供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完整结构如下:
1、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 理由是什么?
3、 哪些词语有歧义?
4、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1、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这种思维在我平常浏览新闻等信息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用处。例如当我看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会下意识去思考这条信息的目的在于什么?它是在宣传一种怎样的逻辑与价值观?发布这个信息的人可能是谁?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牵扯?
在深入思考后,我意识到这完全就是关于奶茶的一场病毒式营销,不知其从何而起,但其背后的受益者会是奶茶商,以及奶茶商背后的资本,甚至可能是资本试探性的一次对消费主义的推动,其最终目的可能不止于奶茶,以后可能会延伸至各个商品领域,掀起一场消费主义的狂欢。
批判性思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说理意识,避免感情用事。对某一现象,许多人讲话或写文章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许多人习惯于凭个人的感觉做判断,下结论,或凭自己的爱憎、一时的感情冲动持有某种立场、观点,而不是依据事实或推理。许多人缺少求证意识。其次,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独立之思想、理性之精神。社会学家萨姆纳说,以人类理性为灵魂的“批判性能力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这种方法能使记忆从杂乱的不可控的思维变为系统性的,有逻辑的思维。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试着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
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基本上“论题——论点——论据”的分析就构成了我们日常思维的三段论。但是作为批判性思维来说,我们需要走得更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我们所作的没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这句话很明确的点出,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所做的其实并没有我们给自己找的理由那么简单。那些根深蒂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沉淀下来的价值观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任何人都一样。
最后一点点关于思维体系的思考:
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我一直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总是杂乱的不成体系的,总是纸上谈兵,不会运用。通俗来讲,就是学知识学傻了。由于没有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太多的结论没有去深入思考,以至于我的思维被呆板的结论所固化。而如果我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在整个生活的过程中,积极运用一些思维模型,诸如方法论思维,第一性原理,黄金圈思维等等,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也许能少走许多弯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刻意训练自己的思维,将其运用到方方面面,去发现,去挖掘,去创新,去颠覆我从前的一些谬误的逻辑,建构属于我自己的知识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