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的仪式感?记得知乎上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在意生活,注重生活里的仪式感。
可是生活的仪式感,不等同于小确幸,因为小确幸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降低一下条件的高度,就可以得到别人眼中的幸运,这样的简单明了,就像毕业后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一样,不是不好,只是无风无浪,或许可以更好呢。
如果说小确幸是自娱自乐的小打小闹,那生活的仪式感就是发了愿铁了心后的从一而终。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他也许不会带我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亦或是阳光明媚、鲜花几支、早餐别致,不是不动人,只是这样的画面总是略显几分小家子气,亦算不上生活的仪式感。
生活的仪式感,是别人看到你的活法儿会热血沸腾,会禁不住的靠近你,或许你从未觉得自己有何不同,那就是让你没你不行,我觉得生活的仪式感,就是那股劲儿,那口气儿。
真正注重生活仪式感的人,是精神抖擞的,是眼睛放光的,不会呈现软绵绵的样子。
并非所有的仪式感都是清零后的重新启动,而是因人而异,对于要改变的那群人来说,那一刻,他已经在精神的殿堂把自己贴上标签嫁给了现实中的自己,不是妥协,而是竭尽所能后的顺其自然,因为内外目标一致,仪式感中流动着神圣感。
对于想改变的,只不过如反复翻看同一页书般,哄自己在人声鼎沸的人潮中入睡罢了,便也每天都是所谓的仪式感。
那如何确立自己的仪式感?我觉得要内外兼修,外部就是我们的健康管理,内部的话,要具备决定性的瞬间,可以被动,但是我建议主动,因为时间不等人。所谓决定性瞬间,就像我们人生中的黑天鹅事件,因此,勤出门,积极友善的对待过往友人,告诉他们你在做什么,以及,做一个大胆的人。
然后,你要有自己的标志性事件,其实就是你的耐力,最好找到可以唤醒你一天活力的点,比如运动、比如喝咖啡、比如社群打卡等等。
最后,就是你要动态更新,可以发朋友圈哈,因为这是最直接的互动途径。这里对于发朋友圈,我想吐槽,有人说:晒娃、晒美食、晒旅游、晒男人等等,是假装,因为发动态的人,他过的并没有圈里的文字那样精致,其实我特想反问:毕竟人家敢呐,你有喜欢低调的权利,但你没有阻止高调的义务啊,难不成你过的不好?
不过,发圈也是有讲究的,最起码你要告诉突出两个信息点:你在干什么;你能提供什么。
岁月静好,阳光温热,愿你笑的肆无忌惮,爱的淋漓尽致,活的此生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