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伊夏和尼克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尼克拯救了伊夏。这部影片整体格调温馨感人,让人几度落泪。影片中这位父亲最后落泪的表情,让我想起自己的爸爸。
伊夏,一个善于绘画的天才儿童,他眼里的世界充满了奇幻色彩。他用一种新奇的角度观赏世界的美妙,赋予数字、小生物不同的色彩,组成一连串丰富的故事。然而他却是别人眼中调皮捣蛋的坏孩子,上课开小猜、逃课、打架、让狗撕烂他的成绩单,这一切的起源来自于他患有读写障碍。他努力过却于事无补,于是用“我只是不想”来掩饰“我不能”。
尝试过各种努力得到家人、学校、小伙伴的认可,最后得到的却是被送往寄宿学院,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被亲人抛弃。来到新学校更是被严厉的老师所不喜,被同学嘲笑,在他眼里甚至看到绝望。很幸运,他遇到了善良的同桌,更是遇到了同样患有读写障碍的尼克老师。尼克就像他生命中的光亮,用自己的耐心和爱心帮助了伊夏,使他最终客服了读写困难,被大家所认可。
尼克无疑是一个为人师表的典范,他比其他教师更有耐心,教学方式也是别具一格。在他的美术课堂上,学生更加放飞自我,自由发挥丰沛的想象力。这是一种更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但却是有点不太现实。影片除了尼克老师与伊夏的互动外,伊夏的家人用了大片段表现。
伊夏的哥哥刻苦用功,门门功课名列前茅,是老师、同学、邻居眼中的好孩子,与伊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中一幕,哥哥拿着优秀的成绩单回来,可以看到伊夏的表情,那么开心还带着羡慕。
伊夏渴望与其他人一起玩耍,想办法去融入他们,但是事与愿违。几个小孩在玩球,他一个人在旁边帮狗狗掏耳朵。他试图帮他人捡球,没有判断好距离而把球弄丢,因而和其中一人其了争执。
伊夏的母亲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每天早起晚睡照顾一家人的起居,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可以说是一个很尽职的母亲了。看到儿子受伤后,她很心疼,温柔的给他包扎,告诉他不要再去找男孩玩。但是还是缺乏了一点耐心,当伊夏想告诉她打架的原因时,她却用温柔的话语打断了他,没有给他心灵上的安慰。
伊夏无比渴望父爱,羡慕的看着别的小朋友骑在父亲的脖子上。
当他与别人打架后,看他收拾行李准备出差父亲。他父亲骗他以后再也不回来了,他是无比惊慌失措,那么害怕,做出以后都不打架保证来挽留。
伊夏的父亲每天努力工作,承担这这个家庭四个人的开支,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大家眼中的好丈夫、好父亲。
然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欠缺耐心、信心和包容。伊夏的父亲是一个注重结果,有强烈的好胜心的人。因为伊夏哥哥要参加网球决赛,于是他决定放弃一周去看他一次的机会。从伊夏的哥哥那里,能够满足他所有的虚荣心。最后伊夏的哥哥输了比赛,他表现的非常懊恼,没有给予伤心的大儿子鼓励和安慰。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对伊夏的“无理取闹”,更是采用了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
毫无疑问,这个父亲是深爱着伊夏的。虽然有着望儿成龙的期盼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但更多的确实担心伊夏长大以后要如何去生存,如何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立足。
影片中所有具有转折性的决定都来来自于这个父亲,送伊夏去寄宿学校,让伊夏觉得自己被抛弃,因为哥哥有比赛而放弃了一周一次去看望他的承诺,让伊夏更是紧紧的包裹这自己。
人人都说父爱如山,对于伊夏来说却是如此沉重。父亲只会用打骂教育伊夏,认为伊夏让他丢脸。
不可否认,他同样很爱伊夏。送伊夏去寄宿学校也只是因为原本学校对他忍无可忍,父亲才动用关系送离身边。当他去学校见尼克老师,被尼克痛斥,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从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到痛苦、愧疚和自责。在门口看到自己的小儿子认真的读者学校宣传栏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流着泪匆匆的躲开了。想着自己作为伊夏的父亲这么久没有发现伊夏的病症,对他调皮捣蛋的不解,对他打骂式的教育。父爱如山,努力工作支撑着这个家庭,负担全部的经济来源,是他们的靠山,值得他们学习和仰望。但是他的不细心,不耐心,却让伊夏过的如此难受。
在尼克找到伊夏的家里,家人才知道伊夏的情况。尼克对与伊夏父亲的批评并没有真正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伊夏父亲再次去找尼克,来表述自己并非是不关心人的家长。
从来都时候信心满满到最后的羞愧难当,影片中的一个故事更是让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
出门看到在伊夏,更是让他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难受眼眶里溢满了泪水,因为羞愧而匆匆逃离。
所罗门岛原住民,想要用森林的一部分耕地,他们不会将树砍掉。他们只是在树的附近聚集,然后开始对树大声辱骂,不用几天,树就干枯了,它被自己摧毁了。
都说父爱如山,肃穆沉稳。爱藏在最深处,静默不语,爱的深沉。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严肃沉稳的形象,爱从来都是体现在行为中,默默付出。
无论怎么去爱,都要有耐心和信心,去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