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怎样形成,一生怎样度过,为什么在关键节点会这样而不是那样选择?为什么女孩子明明自己很漂亮却不会打扮,不会撒娇,不会取悦别人?为什么愿意自己忍让,满足别人,甚至自己的升迁机会也拱手让人,内心深处图的是什么?为什么生活中喜欢独处,工作中喜欢单打独斗?作为队员很杰出,成为队长就不知所措?......人生充满不确定,却又在冥冥之中仿佛被写好了“定数”。童年时期,来自父母训诫、周围人评语、学校教育 、老师点评、同学朋友反馈,这些都会成为潜意识里影响你做决定、做选择的限制。
陆老师在第三周微课给大家剖析解读学员们入营时候填写的人生脚本,冥冥中撰写自己的一生故事。
第1条:不可以做任何事。
第2条:不可以做自己。
第3条:不可以孩子气。
第4条:不可以长大。
第5条:不可以有情感。
第6条:不可以思考。
第7条:不可以接近。
第8条:不可以成功。
第9条:不可以有欲望。
第10条:不可以健康。
第11条:不可以重要。
第12条:不可以有归属感。
第13条:不可以存在。
总结,童年时期的13条禁止令,字字珠玑,触目惊心。它们形成人生定位,认知、判断基础,决定了我们会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研究“禁止令”,梳理自己的“人生脚本”,是为了跳出这个盒子,重新看待自己的选择和人生。用发展的、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未来。
对我来说影响最深的禁止令是第7条,不得靠近。爸爸很早就丧父失母,所以他自己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小时候,爸爸很少与我有肢体上的接触,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我的影响就挺深的。长大以后我在两性关系上不大敢表达自己的喜好,我的感觉是我不说实话反而能维持一份关系,因为我不敢确定表达后对方的反应。但是自己的性格是比较外向型,因此能遇到懂我的老公也是很幸运~他给我包容和支持,这是弥补了童年时期的一些与男性互动的缺失。
每个父母也曾是孩子,会承载着自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会背负着一些创伤。但每个父母也有天大的权利,我们也能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并让这种影响持续一生。为人父母确实不易,但请千万不要懈怠自己的一言一行。
最后希望上面这些“不可以”的禁止令能在我们这一辈的原生家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字“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