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阴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意译】
日暮群鸟把巢归,此鸟何鸟无处回?
阴晴雨雪总独飞,东飞西飞无处归,无处归。
心羡群伴呼相伴,呼鸣转悲声凄厉,
相伴之鸟不可寻,夜夜哀鸣声亦悲
哀鸣凄切唤同飞,悲鸣凄凄愿有归
只因欲寄清高处,飞遍天涯拣寒枝
高渚沙洲无投处,此情无限何枝栖
寒凋风劲花木死,尘沙污浊遍泥淖
终见孤松遒劲立,千摧万折愈挺秀
拢翅遥向心欢喜,嘉木相依永不离。
【赏析】
独鸟思伴愿归,终得嘉木孤松。这首诗其实是在探讨灵魂如何得到归属的话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如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因为独特,我们留下我们独特的轨迹,发挥我们独特的价值。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位置,如同树叶离不开大树,生于嘉木终于清新挺拔;水滴离不开大海,投入江河奔流不止,涌入大海波涛澎湃。
归属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所依托的安稳,它还决定了我们生命价值能否实现、实现的方向和形式,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我。一条鱼,决定它大小的不仅仅是它自身的生命力,还取决于他所在的地方是鱼缸还是大海。
独鸟因为孤独而悲伤、徘徊,它日暮独飞,凄厉哀鸣,终于找到孤松,千载不离。是啊,灵魂在无所皈依的时候是盲目孤凄的,灵魂的家园给我们的是行走的方向,栖息的安稳,今夜放松明朝可待。让疲惫的身心舒展,让蒙尘的灵魂清新。如同栖息在嘉木中的小鸟,在朝阳轻唤清晨的时候,可以同一树碧绿一起在风中摇曳清歌。
也有的“家园”酝酿出丑恶,氤氲的是腐朽和残忍,这样的“家园”给丑恶做巢穴。绝望的死水,妖魔的聚居地,腐尸烂肉,苍蝇蚊子……在此如入鲍鱼之肆,从灵魂到肉体通身恶臭。
肉身的家园先天降生,精神的家园后来找寻。精神家园越美丽高远,找寻的过程越执着艰辛。玄奘千山万水八十一难才找到佛的故乡。刘伟磨破脚趾坐穿琴凳才能把心中音乐奏响。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没有暴风雨中的拼搏,就没有豪迈的飞翔。
经历过苦难后的执着寻找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所有的辛苦终化为终有所托的大幸福。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但愿我们都能付出艰辛执着,欣慰而幸福地找到生之所寄,心之所托!
【叶嘉莹讲诗】
叶老师讲这首诗,抓住了关键词语深入精准地品味诗中感情,并据诗中“符码”展开丰富的联想,补充了诗中字面未写而内蕴深藏的深意,主题借用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点出,流畅,深入,精准。
叶老师品味的词有:夜夜声“转”悲的“转”,说明独鸟的哀鸣越来越凄厉悲伤。
诗中符码有“栖栖”(不安定),孔子也曾“栖栖”奔走,栖栖写出了不安定有理想的灵魂的追求。“日暮”屈原为使楚国振兴上下求索,叹已日暮,请太阳神停驻车马。“孤生松”孔子曾赞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孤松是气节和坚强的化身。“敛翮”天空中老鹰落下时,会望定目标,远远地朝心中所向收拢翅膀。
马斯洛有个哲学理论叫“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权利实践和完成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一个真正伟大的天才,他的这一份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不可遏止的。
陶渊明不能向外去实现自己政治理想,但是他付出了很多饥寒劳苦的代价,身体力行实现了他自己。他在官僚腐败的社会苦苦挣扎,最终完成了一个独特的清高的自得其乐的自己。
马斯洛说生存的需要衣食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满足了生存需要后就希望有个安定的环境,这是安全的需要,然后还需要有朋友,有归属感,这是归属的需要,还有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没有办法使整个社会达到最高境界,只能回过头来实现自己。陶渊明尽力达到最高境界,就使他自己不得不失群了。
叶老师讲诗像讲故事,中西贯通,丰富精彩,就是下面这本书,隆重推荐!
仔细深入的抓住诗中的词语意象,这是分析的思维方式,就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领悟了诗歌中深厚的感情。叶老师讲诗虽然内容极其丰富,但始终围绕诗歌情感为指向,所以很有整体感,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整体的感悟。符码,马斯洛理论,约拿情结的引入,不仅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了这首诗,还能明白这一类符码情结的意思,完成的同类归纳,超越了这一首诗,使学生在这首诗中所悟具有了不同情境的可迁移性。
叶老师不仅知识丰富,还教会了学生读诗的方法,深入浅出,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