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学生讲解一篇习作,叫《青春不可蹉跎》。经过仔细地思索,却发现了一个吓人一跳的秘密。青春是痛苦的捆缚,是黑暗里的挣扎和寻找。我们被人蒙骗了很久,并长久的蒙骗着后来人。
"青春"一词在我的语汇里,从来都是五彩缤纷,璀璨夺目的。它同着那和煦的风和温柔的光,生机勃发地创造着快乐!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我感受到青春美好是在迟暮的反思里,但当时我无限苦恼甚至痛苦。现在带学生,也从未从那一个学生处,觅得快乐和神往的痕迹,反而处处是厌弃和逃遁。曾告诉孩子这一真理的老师和大人们,请仔细回想一下,你正当其时的青春岁月是你想热情拥抱的吗,是谁告诉你,青春无限美好!
顾城的《一代人》中这样描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说的掷地有声,很有洞穿力。青春是在黑暗世界里寻找光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直面现实,告诉孩子真相呢?
现在不需要做猛士。直面"淋沥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有点夸张。不过,告诉年轻人化茧成蝶的过程充满艰辛,是有必要的。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在黑暗的茧中彷徨无计的郁闷。大多也是在万般无耐的情况下竭尽思虑后的试探和冲撞。说青春美好,大抵是对青春活力的艳羡和礼赞。拥有不知疲倦的精力和不怕撞墙的勇气,就萌生了创造力,就把璞石滚落在可能的面前。这个时候需要导引而不是粉饰。神经病和天才仅一步之遥。
一位抑郁症患者说:“ 我做了自己最大的抗争,我在无数次的放弃自己的边缘拯救自己,也许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什么也不是,但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是自己的英雄。”如果描述的如此精准的人是抑郁症患者的话,围绕在教师身边睡觉、闲谝、抽烟、喝酒、逃课,早恋、失恋,殴打同学,冲撞老师,离家出走等等怪象,不知如何界定?难怪教育专家呼吁要建设校园心理咨询室!
学生在作文中举例:“一位广场舞大妈说,如果她再跳的热烈些,她就会找回美丽的青春;一位拾荒的老大爷,在翻捡垃圾桶时说,只要能多翻些,他就会改变自己,把握幸福;一位做环卫工的阿姨说,她扫了整整七年的街道,也从未扫除人生的瑕疵。 ”品匝斯语,我相信了青春深远的影响力。他们就是自己的舞蹈家、银行家和美学家。他们乐观而健康。于小民哲学而言,他们就是自己的佛。
每个人的身世和环境我们无法选择,但青春期奠定了的方向是我们一生向前的动力。青春期萌发的独有的兴趣变成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成果的持续性延伸。这时候,倒没有评价卑贱与高贵,成功与失败,暗淡与荣耀的必要了。也许,在这个意义上才显示了造化的平等。这才是每个人毫不设防地赞美青春的理由。这个时候无需说教,谁都知道青春不可蹉跎。
青春美在不计得失的,在黑暗中痛苦地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