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自己参与的习惯养成类社群,最终只有两个习惯养成社群坚持了下来。一个是早起群,另一个是读书群。
我们往往在设定目标或者给自己布置任务时,想象自己会如何努力的执行,但是回头看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容易行动瘫痪。
也就是明明知道有事情要去做,但是自己就是拖着不去做。或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做了,但是没法坚持做下去。很多习惯没有养成,没有持续做下去,其实就是行动瘫痪。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自己知道去做那件事情有很大的认知负荷,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
而我们的大脑是个吝啬鬼,能节约能量时绝对不愿意去消耗能量。即使我们可以用意志力去催促自己完成任务,但是很难每次都消耗意志力的能量去完成比较难的任务。
而解决行动瘫痪的方法就是最小行动。尝试降低自己的认知负荷,从一个简单的行动单位开始。
比如「卡片大法」,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看,真正理解后直接转换成一段话,要么记在笔记中,要么直接放在微博上,或者写在小纸片上,它就是一种阅读与写作的「最小行动」。看本书难度大,那我就看一页,看一章,写几张卡片。
再比如,打扫家庭卫生。每次就打扫五分钟,我就花五分钟收拾一下卧室,或者花费五分钟整理一下书桌,最终还是实现了家里的干净。
最小行动降低了执行难度,减少了成本的消耗,最终反而在大时间周期中容易坚持到底。
我们从小接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思维,但是真实世界往往成功是成功之母,也就是每次的行动都获得成功,让自己获得甜头,接下去的行动更容易成功。
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早起群和读书群自己能够一直坚持。
早起群的群规从开始的繁琐逐步向简单转变,将诸多条条框框都删减掉了,就是早晨一个简单的“早“字。
读书群就是每周末上报自己的读书结果和下周读书安排。在群内的消耗已经趋近于零,所以更容易坚持。
知道了最小行动的重要性,接下来需要探索的就是,找到自己想大周期坚持的事情的最小行动。这些最小行动可以去学习优秀的人的做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找。
比如,针对自己,我认为阅读和写作的最小行动就是写卡片,早起的最小行动就是群内每天早上的一个“早”字。
你认为你能够大周期的持续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这件事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