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话,简直是放之四海八荒而皆准,好像不管哪一个时代的人都曾用它来形容过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如今,依然如此。这两天,北京房价暴涨的帖子让不少人唏嘘不已。知乎中那篇题为《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的热帖以及后面的回复,戳中很多人的痛点,房子似乎越来越成为这一代年轻人不能承受之重。
这无疑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高得离谱的房价,不要说让很多普通人的梦想早早破灭,即使是像那篇帖子中那些北大、清华的高材生,中科院的年轻骨干,也因为房子,这个面积虽只有百八十平,背后却挂着一张巨大利益关系网的越来越沉重的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最终只能妥协,心有不甘吗,一定有!
那个刚离开中科院的兄弟说了这么一段话,“上学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拜金,知识才是财富;搞研究的时候受到的教育是不要浮躁要坐得住冷板凳;入职的时候领导讲搞科研不是升官发财,心要静……我都照做,结果到买房子的时候现实告诉我知识不是财富,因为既不能当首付也不能抵押贷款;评职称的时候才发现坐冷板凳的发不了高影响的文章,自然就评不上高级职称;给子女抢上学名额的时候才发现人家就是按官职或职称来排队的,排不上没关系,有钱也可以:科学院自己办的6万一年的私立学校也为你敞开,升官的或者发财的都有出路。所以搞来搞去,合着自己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这段话给我的感受就是,只有到了买房子的时候,人生好像才刚刚从梦中醒来。因为只有现实是残酷的,在这个时代想靠自己努力打拼在北上广买房安家似乎就是一个天方夜谭。人们一边告诉你不要太物质,又时常拿金钱衡量人;一边告诉你要坐得住冷板凳,却又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一边说着只要努力什么都会有,却又总是告诉你再等等再等等,也许自己可以等,但我们的家人、亲人却没有时间来等你。
什么时候最考验人性,也许就是这个时候。很多人为什么进入社会以后价值观变化很大,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
相对来说,其他省市,特别中西部地区,买房的压力要小得多,但我们依然摆脱不了这个时代带给你的所有的一切,你可以不用为巨额的房价而发愁,但依然会有学区房的烦恼、评职称到底该凭什么的困惑,办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想想有没有关系可走的尴尬。甚至现在,如果你的学历不够,你的孩子还有可能上不了学,虽然只是某些私立小学。该要多努力,才能跟得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是你该瞎幻想的问题吗,还是赶紧洗洗睡吧。
这个时代究竟给予了我们什么?我特别清楚的记得,从我小学开始,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愤愤地说,我们这一届怎么这么倒霉,什么好事都没赶上,要么是中考改革了,要么是语数外增加比重了,上学的时候还赶上了2003年的非典,真是一段难忘的经历,能坚强活下来也是不容易。形容80后苦逼的,还专门有这么一个段子: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是吧,是吧,80后的我们曾经为此深深觉得被这个社会给歧视和耽误了。可是,尽管如此,我周围大多数的同龄人如今还是过上了还算过得去的生活,因为,即使抱怨,脚步却从未停歇。
生活也许没那么悲观,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依然还有那么多人的迎着阳光在奔跑,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别太过执拗,执拗于一套北京五环里的房子,执拗于一个只能在北上广实现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趁着大好年华,还是让我们过得快乐简单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