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里看到帅小冰的读书训练营,就报名参加了。这不是我参加的第一个类似这样的训练营,却是我第一个每天都有完成作业的训练营,虽然其中不少是为了完成而做。之所以能认真完成,大概就是老师所说的同侪的力量吧。这个集体大家都很奋进,让人身在也跟着有动力。我其实是一个很独行的人,不太受外界影响,但不可否认,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很重要,耳濡目染,不努力一下也不好意思。这就是同侪是堕落底线的意思吧。
这个训练营,说实话,学到的还真不少,很多都是开了眼界的,也有一些,开拓了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知道原来还有其他风景,有些路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走,有些路却只能不问前程地寂寞地走。但终究,你和别人一起走了一段路,剩下的,还是得自己走。接下来,就是我自己走路的时候。有一天或许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侪,那样最好。
反观自己的作业,其实乏善可陈,但自己生的孩子,再丑也得爱。统一存在此处,算是一个纪念吧。接下来,还是好好读书,好好写字。想的少点,做得多点。
一:测试阅读速度
今天测试了一下,十分钟读了大概9450字,一分钟大概945字,不过这本书属于比较好读的书。专业书肯定不行。速度与内容不能兼得的时候,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从读书中获得东西,那就放慢一下速度去加强记忆,如果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其他任务,可以把重点标注,回头再细看。 这几日还是努力实践老师说的几种方法,看看哪一种更适合自己,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速度。
二:苹果阅读法
今天根据苹果阅读法阅读了《大话西方艺术史》这一书。用时一个半小时,没有达到要求。
原因有二:没有真正落实“手眼协调”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前期训练一定要用上,否则容易变成大段漏读。人眼想从一大段文字中提出关键字词,并无法像电脑一样映射一下就能得到,而是通过快速扫描,而快速扫描不是意味着三行并做一行,五行并做两句来看,而是每个字迅速扫过后快速提取。所以手眼协调很重要。今天没有做到这点,所以导致大段漏读。这样又得回过头来看看,无形中影响了速度。
第二,没有从目录中获得比较清晰的脉络,所以在读书时没有事先形成一个好的脉络,这样抓苹果就慢了些,读到一半才有点心得,想推翻之前的苹果重新获取,又觉得还是将错就错,读完一遍再说。所以读书研究目录很关键。写书的话,用标题联系起全书也很重要。
读书过程中,发现所谓的二十个苹果,并不一定是二十个词,而可以是一定数量的简短概括短语或者句子。其实是一个简略的架构,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尽量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构建起简单的书的框架,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重点词汇,当然也可以是简短句子。但是这是略读,是找最重要的苹果,所以还是要分清主次,重点分明,不要橙子西瓜写了一大堆。细节的东西可以再次寻找。
问题的提出也十分重要,起到一个提纲掣领的作用,这个问题不应该仅仅是你想从中知道什么,而更应该是作者主要讲述了什么,用什么方式讲述,如何讲述。自己想知道的可能并非重点,作者主要讲述的才是书的重点。 比如这本书,既然是艺术史,那么肯定是讲述西方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等等的历史,作者必须帮我们厘清西方艺术历史的脉络,这是作者的重点,也刚好是我想知道的。但他如何讲?讲史有很多切入点,比如常见的编年体,或者记传体等,那么他是采用什么方式?作者采用了最常见的顺流而下的方式,按时间的发展列举了代表人物和作品,这样的书苹果很多,因为每个时期既然是代表人物,就无一可以忽略,那用什么问题来串联这些苹果?
没读书之前,我提了一个问题,西方艺术的核心主题是什么?后来发现,这不是本书要讲的重点,或者说本书并没有比较明确地给出这个答案,抑或说,每个时期,审美不同,标准不同,主题也不同,无法形成一个比较综而述之的答案,难道我能说,核心是美的表达?这是废话。所以这个问题提得不好。
那么该提什么问题?类似这本书这样的,纯粹讲述、铺排事实的书应该提出什么问题?这还待我去摸索。但最重要的,这种讲述历史、铺排事实的书,最先要明白的,就是事情发展的脉络。像一条长河,两岸杂树繁花,你不能被它们迷惑,你要拨开花树,看到那条河,知道它的水质、走向、深度等等。那么今天,我用一个简单的框架,比较清晰地理出了脉络,也算成功了吧。
另外,在阅读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比如书中提到的巴洛克风格是什么样的,并没有具体描述,这也算是阅读的延伸了,可以过后自己寻求答案。
回到苹果阅读法。它的边界在哪?没有一种方法适合全部的书籍,苹果阅读法也是。比如我觉得散文类的书籍就不合适。但关键在人吧,人的认知边界在哪,方法的边界就在哪。
三:推荐三本影响自己的书,说说什么是无用之心
青年时期《平凡的世界》影响我深远。那时候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和性格形成期,十分需要有精神的楷模和灵魂的引导。那时候,碰到了书里的孙少平,他的自强、自律、忍耐等等美好品质仿佛立起了一杆旗帜,让我看到了榜样。当一件事情想半途而废的时候,我学习他的坚韧;当我和友人散步,随意说人闲话的时候,我学习他的克制;当所有人闲某种劳动很辛苦而都不愿意去干的时候,我学习他的忍耐。那个时候,基本凡事都按照他的标准去做的,尽量把自己变成他。老师说过,读人的传记和故事是为了有一个可参考的模版,虽然孙少平是小说里虚拟的人物,但他仍然给了我一个模版。可以说他影响了我。
老师提到的《遥远的救世主》也曾经惊艳了我的岁月。当时一个朋友推荐我读的这本书,虽然现在记忆模糊了,但当时真的觉得它打开了小说世界的另一扇门,让我知道原来小说也有这种极其生活化的一种,也算是打开了我所不知的另一种世界,此也有人在小说里展现了与我固有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三观,让我很是诧异,从这本书起,我才知道小说原来也有另一种根植于民间的模样。
一路走来,读过不少书,很多书或多或少在不同方面影响过我,比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影响了我的语言修辞,我曾模仿它的风格写过一小段小说。《巨人传》给过我崇高人格的震撼;金庸的小说让我一个女子也有豪情,;《今生今世》影响我写作的风格,让我知道汉语言另一种美的表述。还有所有的古代文学让我形成性格潜藏的温厚,浩荡,大气等等。
每一本书,都会化成自己独有的气质,影响面容,心态,甚至人生。所以,多读有益之书,多多益善。
至于无用之心,就是放下功利,认真享受每一件正在做的事。喝茶就好好喝茶,看电视就好好看电视,散步就专心散步,不让过多纷杂的念头影响当下的事,就是无用之心了。因为,我们总是在想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会不会浪费时间,能给我带来什么,以致我们做很多事都无法专心,也就没法享受其间的乐趣了。
其实,就是无用之心就是心安。
四:预测一本会火的书籍
按照老师的建议,我先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入手,所以我选择了文学类的书籍,或者大一点说,虚构类的书籍。
从豆瓣,当当等网站搜索出来的信息来分析比对,觉得这一领域大热的一本书籍,一定会有东野圭吾的这本《沉默的巡游》。
理由一:作者本身就是畅销书的大咖,可以说东野圭吾是当下悬疑推理类小说的大热作者,他的每一本书都掀起来一股热卖大潮,部分书籍甚至在学校里出现几乎人手一本的情况。作者的名气和实力本身就是热卖的保证,更何况作者自说此书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当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和《白夜行》已经扛鼎书市,如今他再说此书更好,那必然能够勾起读者探究的欲望。
二:硬数据显示该书的热门程度。该书日本甫一出版,就创下每一分钟卖出六本的疯狂销售记录,当当目前小说新书榜也排名第一,虽然今年还没过去一半,可能后面会有后来者居上,但冠军选手再落选,也不太可能跌出十强或者五强之外,所以稳居高位那是必然。
三:该书沿袭东野圭吾一贯的温情,让人在悬疑倍出,紧张烧脑的同时有温暖的情感体验,很符合现代人阅读的习惯和情感需求——在这个冰冷的世界,温暖总是令人向往,抚慰心灵的,是正能量的指引,受读者欢迎也是必然的。
基于以上三点,我推荐东野圭吾的《沉默的巡游》。
五:鉴赏自己喜欢的作家
曾经喜欢过的作家,影响过我的作家,其实不少,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罗曼罗兰等等。现在让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我还是愿意读周作人,沈从文汪曾祺师徒,然而一看到要大家推荐一位作家并鉴赏,我第一反应是胡兰成。
听到这个名字,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不屑地嗤之以鼻,因为其情史泛滥且洋洋自得,并未认为对这些女子而言是辜负,更何况与他有过恋情与婚姻的这些女子中,还有粉丝数众的张爱玲。张爱玲的名气和地位远远超过胡兰成,甚至很多人知道胡兰成是因为张爱玲。然而,不能因人废文,从文字和思想的角度来看,胡兰成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不依附任何人的地位。
我之所以一时想要说胡兰成,是因为他驾驭文字的能力可以用炉火纯青四字形容,炉火纯青是说浑然天成,毫无匠气,就如高手绝无烂笔,绣口一吐,就是锦绣文章。用他自己的话说,遣词造句如同派遣军队,此字该放何处,此词该用哪个,都有它的定处和规范,而他是个绝佳的将军。
胡兰成文风典雅流丽,用字与词皆很不俗,比如《今生今世》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桃花难画,因为唯静。简静二字就说出了中华文化里,乡间民舍旁桃花的独有味道。同样桃花,他说“桃花是村中惟井头有一株,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亦依然简静,如同我的小时候。”难收难管四字我自一见便印象深刻,一直记着这种闲来看桃花,欣喜又假装无奈的心情。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用词在他的书中比比皆是,所以通篇读来,你只觉得口齿噙香。
胡兰成的句式也新颖独特,他用了文白夹杂的句式,使句子有种别开生面的新鲜,这在其他作家中很少见。比如他说“李义山诗:’溪山十里桐阴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爱它比西洋文学里的父与子更有与人世的风景相忘。舆地志里尚有委羽山,云是千年之前,凤凰曾来此出,栖于梧桐,飞鸣饮水,委羽而去。如今我来写我父母的事,即好比梧桐树下拾翠羽。”这个凤凰委羽的典故虽然之前听过,然而其间的长辈对小辈提携照顾和小辈对长者的怀念这一隐喻我是此间得知,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给小女取名,也用做我的笔名。这是插话。
回来说他的句式,我爱它比以往文学里的父与子更有与人世的风景相忘。这就是一个很少见的长定语句式,是多数人不会如此用的句式,由他写来,却读来新鲜。 他爱用比兴和比喻,好比,类比,之类的词很常见。比如他说“当年父亲带我到绍兴杭州,于我的一生里就好比屏开牡丹”,又比如“有个女子将是我的妻,意意思思的不禁有一种欢喜,可比花片打着了水面。”屏开牡丹的展面华荣,花片打着水面的清美,都类比得很好。
他虽滥情,然而识女性的美这点却是很深刻。比如他说张爱玲正大仙容,再没有比这形容得更好。他还说“她的文章人人爱,好像看灯市,这亦不能不算是一种广大到相忘的知音,但我觉得他们总不起劲,我与他们一样面对着人世的美好,可是只有我惊动,要闻鸡起舞。”还有“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等等。他是张的知己,才会得到张曾经全心全意的付出。
他的文字之美,余光中说得很好,他说:“《今生今世》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形容词下得尤为脱俗。于中国文字,锻炼极见功夫,句法开阖吞吐,转折回旋,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一点不费力气,‘清嘉’而又‘婉媚’。” 余光中说得很好,我也就不赘述了。
总之,他的文字,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过我,以至于有段时间里,我写的文字都有一点胡味。然而,这样的文字,在胡兰成那里,是浑然天成,是才力磅礴而化笔清嘉,有很多人学过他,只有他的女弟子朱天文朱天心得到一点真味,其他人却都是匠气,倒不如自己的本来面目来得真实可喜。 虽然,胡兰成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然而他的文字还是我颇为喜欢的,所以在此花点文字说说。
至于何为鉴赏,就是先鉴后赏,能从众多的艺术品里甄别真伪高低,分得清好坏,这是首要的。所谓的眼界越高,不被人言和潮流带着走的能力也就越强,这是所谓能鉴。至于赏,就是从中获得乐趣了。
六:制作一个主题书单
主题:喜欢古典诗词却不知从何而入?这几本书带你深入古诗词殿堂,感受古诗词之美
1、《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顾随、叶嘉莹 2012--6--1 北大出版社
豆瓣评分:9.1分
推荐语: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生珍藏的,恩师顾随的课堂讲记。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是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大师,也是著名作家、剧作家、诗人。该书以诗人博学、锐感、深思的独特感悟,讲述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的大智慧。其中既有能“入”的深心体会,又有能“出”的通观妙解,在讲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境中,让读者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传统人生的境界,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散发着诱人的独特魅力,激励人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
2、《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 1997--7 河北教育出版社
豆瓣评分:9.1分
推荐语: 读完顾随的课堂讲记,就不能不读他得意的女弟子叶嘉莹的讲记。叶嘉莹是知名的古典诗词研究专家,曾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终身成就奖,一生为弘扬中华古典诗词做出杰出贡献。该书论及了词之特质及词之演进,介绍了晚唐南北宋16位词人的代表作,每位词家特色于文本细读中阐发,兼及西方文论,纵向横向齐全讲述。 该书有真性情,能深入浅出地结合自己个人感受诠讲诗词,不落前人窠臼。是诗词入门的首选书籍。
3、《唐诗杂论》
闻一多 1998--12--7上海古籍出版社
豆瓣评分:8.6分
读完顾随师徒的讲记,同时期作者闻一多的《唐诗杂论》也不可错过。世人只知闻一多是“民主战士”或著名诗人,却忽略了他学者的身份,研究古典文学才是他的正业。该书是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结晶。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所卓见。该书既有诗人的激昂飞跃、纵横恣肆,又有学者的立论严谨、小心求证,是研究体,又不乏个性,虽然其中不少观点被后人认为“谬误”,但不影响文章的价值。
4、《古典诗词札丛》
吴小如 2002--1 天津古籍出版社
豆瓣评分:8.3分
推荐语: 当代的文化学者又是如何研究赏读古典诗词?北大历史系教授吴小如带你领略一二。该书共八讲,以博弈为题讲诗的发生学,以滋味、声文、肌理、玄思为题,从味觉、听觉、触觉谈诗的鉴赏,情色、乡愁、死亡为线聊诗的主题。角度新颖,论证有据,旁征博引,引人入胜。 作者学富五车,著作甚丰,这部书是为那些心态宁静的读者写的。娓娓道来,如数家常,掰开揉碎了讲谢灵运、李白、李清照等,虽没办法教你发财,但能够治你的浮躁和懊恼,更能带你品味古典诗词之美。
5、《二十四诗品导读》
郁沅 2012--8 北大出版社
豆瓣评分:8.6分
推荐语: 最后,再让我们往更深处迈进,看下郁沅是如何从二十四诗品的角度,品读古诗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部十分重要而有特色的著作。唐朝作者司空图用诗性的语言评论诗格,而且不仅仅适用于诗文,还适用于书法绘画等艺术,这是司空图对文学艺术史的重大贡献。而今人郁沅沿袭司空图的理论,精辟入里地进一步解读《二十四诗品》。
该书分“解读”与“释例”两部分,解读部分每一句在逐字逐词释义之后,皆串通译成今文,力求忠于原文之意,例释部分举出与每品所论相符的诗例,作具体的鉴赏分析,把欣赏与论述、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对古典诗词有更深入的体会。
此外,书中提出《二十四诗品》是道家哲学田园诗一派的诗学理论著作以及“跳跃式接读”法,是该书作者的首创,这是作者建设性的贡献。 这几本书,帮你推开赏读古典诗词的另一扇门,窥见更多美好的风景。
七:用费曼读书法读书的感受
今天用费曼读书法重复了两首词,一时苏东坡的《临江仙》,一是范仲淹的《苏幕遮》。
这两首词中学时就会背了,现在也依然历历在目,所以读时很流畅,一两分钟就读完了。前几遍读,好像在唤醒记忆,很快就过去了。想起中学时拿着书读诗词故事,读着读着就记住了,没有克制去背。但现在读一百遍也很难记住一首新词,估计是没有用心,也没有用费曼读书法来读,反正不懂就算了,不求甚解。
再读一两遍,心渐渐沉静下来了,忽然很感慨。东坡的《临江仙》,之前爱其小舟从此逝,江海共余生的理想,此时却觉得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余味悠长,那种夜深人静的空寂,辽阔,荒芜,浩大中,一人倚仗听潮,是荒凉,寥落,虚无还是安宁,惶恐,超然,怕非亲身经历的人难懂。此时忽然有所感悟,如同亲临,却说不清道不明。
欧阳修的《苏幕遮》,年轻时觉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绮语,可用于说情爱,如今再读,只觉得“黯销魂,追旅思”才是情深。谁也无法低估追旅思带来的黯然,然而要多黯然,才能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才能明月高楼休独倚,才能芳草无情?因为说不清,所以黯销魂说着只是寻常,其间应是大恸吧。此时读来,也是微痛的。 诗与词,常读常新,其他又焉不是如此?所以不要不求甚解,不懂了,从头来过,总能读出滋味的。
费曼读书法其实就是一种做人的方法,任何事情,不要求快,要求稳,求踏实,真真正正把它做好,不懂没关系,从头开始,总有一天,你会在这样契而不舍的坚持里有所成就的。
八:写作的初心和困惑
说起写作,其实也有很多年了,只是自有孩子之后,写作也就少了,加上这几年来,一直无法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还有很多时候,常常是自娱自乐,也就渐渐懒怠了。
我是喜欢写作的,因为能与自己的内心独对,把自己平时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的经历、思想、感悟梳理一番,给予它另一种可以保存的生命和文字、思想的美。就像妇人生产孩子,给予他生命与灵魂,让他能够自由地行走于世。而他的行走,或许将影响到另一些人。哪怕不能,他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自由与快乐。这就是作品对我而言特殊的意义。 这就是我的初心,独对内心,梳理思想,记录每一次思想的波澜。
初心不变,只是,任何一个人独自久了,也渴望外界的声音,所以让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这是初心之上的梦想。希望这个写作营能成为我重新写作的一个契机,让我将断未断,想放又舍不得放的写作之梦能够继续。 我要更加自律,更加努力。
问题:我要读什么书?有趣有用有料哪个放前面?还是先选有用的吧,毕竟有趣的书也算读了不少了,算是对过去日子的点缀吧。从今起,多读些对自己有用的书。最近打算在古诗词方面更深入了解下,所以从这方面的书入手吧!
八:纳博科夫卡片
慧: 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盖神州中华,之所以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实为诸人种之最致力于人与社会与天地间功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 ——毛泽东《心之力》
诚然。纵观世间各国,似乎少有如中华文明这般尊崇天地万物间精神的互相养塑。人类起源于神创,这是各国文明共通的地方,但却很少有国家,把自然之道与有神论一起并重,并研究得如此透彻、遵循运用于日常生活几千年。 从最朴素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哲学概念,概括天下所有物质的基础形态,并把它运用于医学、易术、建筑等领域;到二十四节气,观察四季变化至入微,并运用于农业、生活、医学等方面的指导,再到道家道法自然的总的贯彻思想,这一切,无不显示我们的文明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然而,现代社会的生活,因为远离了土地,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远。我们早上喝牛奶吃面包,下午健身房里大汗淋漓地运动,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日子看似越来越科学,却身体越来越弱。纵观我们周边的人们,很少有见到十分健康的人,学校里的孩子,跑完八百米要趴下去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越来越远离天道,我们几千年来与天地精神相互养塑的传统日渐式微。我们不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知二十四节气带来的物候与身体的变化,人要如何去顺应与调整,不知应该顺应天时让夏天流汗冬天收敛,等等等等。 当一个人远离天地自然,自然就很难就理解何谓道法自然,很难理解天地间功德是如何作用于人类个体与社会,又不知该如何在与自然独对时体会天地的启示与蕴含的道,那中华文明里很多传统的精神内核就很难塑造,所以我们只见到很多现代的科学的人,却很少见到古典的儒雅的人。
泱泱华夏,煌煌中华,精神文明内核,该何以继,如何扬?
聪: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词传》里有这么一段趣事: 有一天,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问他: 你识得的这许多字里,哪个字最悲伤?
纳兰苦思了一会,说: 莫不是“情”字? 卢氏摇摇头,说: 不是,这字还是你名字里的一个字呢。
纳兰还是不解。
卢氏轻声说:是“若”字。
纳兰怔住。 卢氏解释道:世人常说,这事若是如何如何,该多么好。将来若是如何如何,我又将如何如何。
以这样的意思来读纳兰这首词的第一句,就会觉得无限情伤。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如何?初见你可能如此美好,风度翩翩,深情款款,你如芝兰玉树,风流倜傥,亦可能只是面目寻常,言语平淡。这些,于我,只是初见之交,风轻云淡。我欣赏你的好,心动你的美,或者只是无感,都将随着离别而散,因为不再相见。 如果,只是这般,就不会有后来的秋扇见捐,负心背弃了。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所有的如果,说出来都是悔恨、不甘与伤痛。 故人的心轻易就变了,却轻易就说,人心本来就容易变的。这是薄情郎才说的出的话吧。 唐明皇与杨玉环曾经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所以,即便马嵬坡事变,杨玉环被赐死,她仍可以坚定地说,“死无恨矣!”而你,不如当日唐明皇,连这般生生世世结为连理的誓愿都不曾有过。
明: 日乾夕惕
昨晚得闲,看了一集《清平乐》,在赵祯的殿里看到这幅匾额,上书“日乾夕惕”。一看,竟一时有醍醐灌顶的意味。
这个乾字,是《易经》里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自强不息貌。又想起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乾的意思。 乾是易经的卦象之一。易经的乾卦,卦意是元亨利贞,元始,亨通,和谐,贞正,都是极好的意思。而把这些极好的意思和终日乾乾联系起来,就能知道,想要亨通,和谐,贞正等美好的结果,必须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乾,还有健进之意。健进是说日间行为,到了夕暮,也不能歇止,要惕。惕是小心谨慎,应是孔子所谓三省吾身。不仅如此,还要夕惕若厉,居安思危,朝夕戒惧,用现代语来说,是有危机感。日能乾,夕能惕,如此,虽不一定能元亨利贞,但起码能“无咎”。
九:听课心得
今天先说说心得。
心得其实很简单,就是什么都别说,做了再说。每天坚持写卡片,尤其是我思。我思其实是对自己思维的梳理,只有坚持不停地用文字把心中写法写下来,才能在某日写文章时对文字的把控很顺手,能从纷乱的思绪中提取出重点,整合排列。坚持写我思就是坚持每日对自己进行语言文字思维的训练,对事情轻重缓急的管理和安排。
当然,我见的积累也十分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若无积累,就无有价值的输出。 所以,养成坚持每日书写的习惯,这是提升自己的最快方式。 这也是我目前所遇困境的解决之道,我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自己无论从心境上还是实操上一定会豁然开朗。
思:这几日读到好文章,发现 快速阅读并不适合,消除默读时头脑的声音也不适合,因为读书并不仅仅读内容,还在读文字所营造的意境,心里的那个声音会根据文章的意境变换合适的声音,舒缓的,低沉的,抑制的,快进的,等等。我喜欢头脑里声音若营造出来的意境,所以,有些书,我还是愿意慢慢读。
十:诗词鉴赏
人生向晚,热闹就好
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 僧来乞食因留宿,客到开樽便共欢。临老交亲零落尽,希君恕我取人宽。
——白居易《初冬即事呈梦得》
有时候,做一个大的决定完全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由。比如年初在当当网搜书时,读到白居易此诗,到最后一句时,便买下了这本一百多元,并无多大用处的日历。我知道我可以在其他地方查到这诗,然后抄下来或者背下来,然而,我固执觉得,只这两句诗,便值得我花一百大洋把它买下来存着,随时想看就看。
白居易的诗,大多平易如话,妇孺能读,便觉得是溪流清浅,无可观处,然而初生牛犊不畏虎,是因为无知,并非真正勇猛。越读白居易,越为自己当年的轻易评判感到可耻。堂堂大唐文化大V,岂是我等无知之人可以轻易臧否的?
先来说诗。微微下了薄雪,天寒地冻,不过没有关系,青毡帐暖,红地炉深。李白冻笔新诗懒写,估计是因为没有酒来助兴吧,不过白居易有新酒,所以走笔写了小诗。给的是刘禹锡,问他能否相和,最好能来一起饮酒。他没能来,有些遗憾,不过有僧人乞食来了,或许相谈甚欢,所以邀他留宿。客人来了,打开酒就一起喝了。梦得啊,你不要责怪我放宽择人的标准,谁来了都可以喝几杯,实在是人生到老,知交零落,能说话的人不多了啊。
令我感慨的并非“临老交亲零落尽”,而是“希君恕我取人宽”,因为,我就是如此啊。很多时候,一个人在家憋久了,就想出去见到个人,可以随口聊聊,或者随意散步。这时候,与谁聊,聊什么,并不那么重要,单纯只是想排解心中寂寥而已。
年少时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故而只与志同道合者交,聊觉得必然精彩的人生,觉得定然实现的理想,还聊形而上的哲思与风月。然而人事渐历,发现人生不如想象的精彩,理想没那么容易实现,哲思与风月不能解决柴米,便渐渐少谈了。也并非不能谈,只是,能与你谈这些人少了,远了,变了。你眼里的他人在变,他人眼里的你也在变,都共同发现,原来大多数时候,人的精力,无法充沛到顾及诗和远方,而只能在眼前的苟且中疲于奔命。身体与心灵很难兼得。
那便取舍吧。人总得先活着。就如白居易从最初敢于直言、志在兼济的少年,变成独善、圆融的中年,老年又更加豁达平宁,悟道参禅。一次次的因言获事,使他“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并非真正灭除忧喜,消尽是非,而是很多事,不必言,不能言,不堪言,更,无人言。
想起这几年因为各种原因的知交零落,朋友圈越来越小,只有三两好友日常相亲,所以偶尔才会有想随意找人说说话的欲念。而伊前阵子被他的一个知交好友因利益缘故所伤,感伤地引用钱德勒《漫长的告别》里的一句话说:中年开始就是和友情,亲情,爱情,理想的漫长的告别。
谁又不是如此呢,中年开始,越来越多人走散,越来越多相交情浅,所以中年开始,能读懂越来越多诗,读懂李青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不仅是闲静,是千古的寂寞,也知道白居易的取人宽亦是寂寞。
人生向晚,知交零落,话不能言,那就随意一点,人来可喜,人去不伤,热热闹闹,没啥不好。
我的困惑一直是不知要写什么,想写我心,又觉得未必有价值,想写新媒体文,又没有方向。如果有一个地方有命题作文就好了。当然,我也知道只有不断写才能不断发现,但前期还是得老师多引导。
十一:英雄之旅
大概是09年吧,我与当时异地恋的男友,现在的先生去四川阿坝游玩。山一重水一重后,从正午到了日暮,终于到了阿坝小镇,在那里随意找了家旅馆歇宿了下来。吃饭的时候,遇到了湖北来的两位摄影师曹叔和严叔,一阵闲聊之后,觉得颇为志同道合,就决定接下来一起游玩。
接下来的两日日,我们一起在阿坝草原上游览,看他们用镜头捕捉风景,定格瞬间的美好。一起吃烤全羊,喝酥油茶,逛小小的街镇,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关键的是,认识了严叔和曹叔两位朋友,他们两位,后来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旅行结束后,我回了福建,我先生,(我习惯以闽语称之为伊)当时还未工作,在湖北黄冈的堂姐忽然邀请他到黄冈游玩,伊想着工作前再去走走,便答应了。
到黄冈那天,他和我发了短信,说他堂姐来接他,准备去吃饭了,稍后再说。我也不以为意,随口应了一下。谁想,接下来几日,我竟一个消息和电话都没有再接到。我开始有点心慌。
大概第五日,伊忽然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大意说住在长江边上,站在窗口,远望长江,近看楼下操场有人打球,忽然很想我,末了,还发了一句,我爱你。那是他第一次说爱。整条短信带着些许忧伤,所以虽然看到他说爱我时,心脏漏跳了一拍,却隐隐觉得不安。可是他对于我问的问题什么也没说,发了短信也不回,电话也不接,更加重了我的不安。
接下来那日,朋友邀我去漳州游玩,便去了。那日午后,天色将暗,我在某个古老的村落里,站在当地某一宗祠门前,看着门口一排象征着家族荣誉的石龙旗,不知是天色将暗的缘故,还是四围青山太过逼人,抑或这个古老的村庄暮气太重,总之,我觉得抑郁难安。
正一腔忧愁无法排解,忽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是伊的母亲打来的,她语带哭腔,说伊可能被他表姐骗去传销了,联系不上,他们十分担心,问我是否有什么办法。当时我与伊的父母不过在四川有过一次见面,并未称得上亲厚,接到她的电话我十分意外,然而,大概因为情况紧急,走投无路,才会打电话给我。 我当时一震,心咚咚咚跳得很快,一口答应会想办法。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一时焦急莫展,那些石龙旗看起来更加孤立凄凉了。
忽然想到之前四川遇到的两位摄影家叔叔,他们有提过是湖北人,却不知具体哪里,且不过两日之缘,这事又看着十分严重,人家哪有相帮之理?可是病急乱投医,他们是湖北我唯一认识的人。当下也顾不得许多,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严叔,大略说了情况,谁想他竟然一口应承下来,叫我先过去再说。
电话一挂,我便立马买了飞往武汉的机票。当夜赶往厦门,第二天一早即飞武汉。到了武汉,给严叔打了电话,他叫我转车前往鄂州,他住在鄂州。 当时并不知东南西北,他让去哪便去哪了。出机场,到车站,坐大巴,做出租,又赶了一两小时的路,到鄂州见了严叔。我晨间六点多的飞机,到了鄂州,已是中午。严叔带我去吃了午饭,说饭后去找曹叔一起想办法。曹叔就在黄冈。
我浑浑噩噩,跟严叔一起去吃了午饭。忘了当时吃啥,却清楚记得席间有藕带,红油清炒,鲜香得很。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藕带,吃藕带,滋味清美,迄今仿佛还在舌尖。
饭后,和严叔到黄冈找曹叔,经过黄冈中学门口,心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冈中学啊。也无暇细看,一味跟着赶路。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也全然不知,只是跟着严叔走。中间,有一段时间,他们叫我在路上等他们,他们去找公安局一个朋友。
那是沿江的一条干净的公路,路畔垂柳依依,我站在树下,望着栏外长江涛涛,给伊发了一条短信:“君在长江头,妾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依然没有回复。但伊后来说,看到了我的短信,便知道我来了。我会心一笑,告诉他我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怕短信被看到打草惊蛇。
不一会,严叔曹叔和三五个公安局的朋友出来了,那几个公安局的朋友都穿着警服,看着公正严明的样子。相互介绍一下之后,他们带着我开车到一条街上,再下车穿街走巷,爬上一座楼梯昏暗的楼,到一间房前停下。
只见那个公安局的头子用力敲了几下门,不应,便一脚踹开大门,然后带头走了进去。进了门口,看见屋里一帮人,有个人迎头走了过来,他看也不看,一脚直接踹了过去,把人踹倒在地。那一瞬,我觉得一个警察如此威武。
屋里的人惊慌失措,有的试图躲藏,有的却围了过来。在人群中,我发现了伊!我叫了一声他的名字,他回头从屋里抓出他的背包,大踏步朝我们走来。严叔曹叔、他们的警察叔叔和我们先行离去,剩下的警察留着善后。 一路我和伊十指紧握,不停地向他们道谢。而伊的堂姐,并不愿意离去,一直怪伊毁了她的大事。此是后话。
路上,伊告诉我们,从堂姐把他接去吃饭,借口借电话而不归还之后,便知道自己的处境,在那传销窝里的几日,尽力装得听话合作,且他因为学识不凡,获得二当家和大当家的信任,还打算重点培养。 取得信任后偷偷骗回手机说要找父母转账,把消息隐晦地透露出去,并在卫生间里给我发了短信。他说说出那句我爱你的时候他忽然眼泪留下,心里有点交代遗言的意味。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个时候,伊应该也是恐惧和慌乱的。而幸好,他能够安定自己,想出办法。
他告诉我,发短信的时候,他站在窗口观望,把看到的长江和楼下的操场告诉我,算是他能获得的仅有的位置信号。公安局的人员或许就是从这两个微弱的信息了获得了线索,才能一举找到他。
出来后,我把情况告诉伊的父母,伊的父亲第二日便乘机从成都来武汉,把伊接了回去。我们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开始异地相思的相恋。但回去不久,伊因为此事,彻底下定决心,鼓起勇气,来到我相邻的城市工作。再后来,我们一起努力,冲破各种阻力,终于走到一起。 这是迄今想来依然觉得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我一向胆小,也并未有多少离开小城到外面去的经历,第一次独自出行去了成都与伊私会,第二次则去了武汉,万里营救。我从没想过我会如此勇敢,并如此幸运。或许是年少冲猛,或许是爱情的力量,总之,我做出了这辈子怕是很难再做出的事,我是自己的英雄,也是伊的英雄。
当然,也因为我遇到了非常好的人,只是几日之缘,却有终身之恩。但我相信,人心若善,困顿之境,终有贵人相助,亦能在某日不知觉的时候,成为别人的贵人。
十一:抄写一篇美文
再读一次骆宾王此文,不得不再次佩服,全文起写武氏之罪不容诛,次写起兵之事不可缓,末则示之以大义,动之以刑赏。雄文劲采,足以壮军声而做义勇,难怪武则天见檄而也赞赏其才了。
不过话说回来,武则天心理素质也够好,第一段骂得我都替她脸红,她还能受得住,果然帝王之肚宽。
很多文章,没有静下心来是无法读到精髓的,这样慢慢的抄写,不仅能静心,更能体会文中真味,难怪很多人心不能静时就去抄佛经,在抄的过程中,不止静心了,也净心了。向经典取经,就得这样慢慢品读,沾染文气吧。
十二:复盘课程
巧妙利用心理学效应,实现读者和创作者的深度沟通 主题:
1、写分销文案需要掌握的基本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2、如何在0资源的情况下成为一个书店老板?
3、读书类分销文案的进阶版是什么?
必读书籍:《影响力》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之父,全球首屈一指的社会心理学家) 听完这节课,我心里想着,我如何通过文字把我小店里的东西卖出去。
我闲暇开了个归农小店,分享一些农产品等。因为没有远大志向,只想着赚点零花小钱,所以只是发发二维码,有谁看到了需要就买,没有也无所谓。 其实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就注定了任何事都不可能做好。联系今天所学,发现这几天法则在我的小生意里几乎都没有运用上。
一,没有遵循互惠原理。就是懒得在各个群里露脸啥的,也不关系别人的圈,这样就没有活跃度,自然也就很难互惠。
二,承诺一致。 因为日常给人是文艺青年,忽然卖起东西,别人不知如何看,自己首先并不自信,没有强大的信心,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底气,东西再好也是枉然。算是承诺不一致吧。
三,没有认真写好每次文案。文案并不一定是长篇大论,有时也是短短的句子,能用最直接的方式令人对产品有所理解并产生购买欲望,而我几乎没有在文案上下过功夫,自然无法令人产生购买欲望。
几个法则都没有用上,虽然现在看来很多产品都可以用得上。 争取明天开始在文案上下功夫,可能或许并未能多大提升业绩,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文案能力。
写一篇书评、课评,看起来与销售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份好的书评课评让人看完后也想去读这本书,上这节课,其实也是另一层面的文案。所以把这几个法则运用到写书评上,其实也是很好的方法。
十三:复盘课程,写心得
这节课有两点给我很大启发,一是写精读文章的三种定位,就是老师说的“先胜,后战”,要做好规划然后持续书写,只要不是太糟糕,久了都能打出自己的品牌来,而我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个。没有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的目标,这个试试,那个试试,结果啥都不成。
第二个就是卡片书写,每天三百字理论上并不是很难,实际操作也没有多大难度,就是不能坚持。把它们发圈也是一种创作,这点让我恍然大悟,是啊,为什么不坚持这个最简单的创作呢?而且看了下以前发的圈,很多就是卡片,虽然老师说不是把一张卡片扩充成一片文章,可是我看了下我的一些卡片,完全可以扩充成一片文章,何不试试?每天积累一点,其实是锻炼自己的文思,久了,写什么都能信手拈来了。
加油,坚持!
十四:
复盘: 本节课主题:
1、深耕精读文章,应该怎么定位?
2、写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在哪里?
3、精读文章这种产品,还可以如何进行市场延展?
真实公号解析1:两百万粉丝的公号 大爆款:《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爆款制作步骤:
1、核心主笔定好选题——传统文化是主流文化——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形象——选题能击中大部分读者心智
2、编辑部几个人分头翻书、查阅资料——团队可以做,一个人单打独斗用前面所学四个阅读法也可以实现
3、把素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创作回路和纳博科夫卡片法来实现
真实公号解析2:一位语文老师的单打独斗 一篇文章写一个主题诗人,很有自己的风格 王维:《没想到你是这样一个王维》
王勃:《您过奖了,我只是一个天才而已》 李清照:《上辈子识暖男,下辈子斗渣男》
启示:各种阅读方法+卡片+心力=做到这些并不难 “先胜,后战”,先做好规划,过程即结果,简书等平台发布诗人主题的精读文章
真实公号解析3:只写一类读书产品的公号 用户思维:“与你有关,对你有用”
每周一篇6000字左右的深度书评,适当结合一些当下的热点 一开始古典风格,后面慢慢写自己的,自己的老公的故事,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启示:这对于认真学习的学员来说没有想象中困难
典型只写一类读书产品的公号:书单狗
只写一种读书产品:书单
启示:
1、大批量阅读
2、对书有基本鉴赏能力
3、像出版社老板一样选书,预测爆款书籍
4、运用之前教过的技能进行叠加和组合 写精读文章三种定位 打造自己读书类IP的三条路径
1、按照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
2、按照某个主题,持续地写
3、按照某个读书产品类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地写 写精读文章的内容关键
两个重要的心法:
1、去清单 2、重密度
1、去清单
写作时列清单或写一堆排比句,从智、趣、美的角度来说,是一种比较平庸的创作方法
2、重密度 密度越大越有价值,你要让你的书评和精读文章有密度
启示:如何提升文章的信息密度?
1、卡片阅读法 高质量输入才有高质量输出
2、看那些信息密度比较大的好书 精读文章
市场延展
精读文章的MINI版:
把自己的卡片放到微博或者朋友圈里,也是一种创作
卡片法的精髓: 把一篇文章浓缩在一张卡片里 而不是把一张卡片扩展为一篇文章 今天的内容很多,需要好好消化。
十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心得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以我目前短浅的理解,我只能认为我的产品就是自己的一篇篇文章,我只能做这些产品的经理,至于再往上是怎样的,目前还没有想到,只能等待水到渠成的那一步了。
那么现在关键是要挖渠,先把渠修好了,水才能来。这条渠是书籍铺就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读书。当然,读的过程卡片积累也非常重要。积微者速成。现在基本每天做一张。
接下来要找到那个桃花源的小口。这个口其实我已经找了很久,有找到一两个,深入探寻了一个,但因为受众较小,定位不够准确,加上也没有相关平台可以发表,所以不算成功。这段时间又找了一个小口,正在循着小口进入,看能否找到桃花源。
老师说过,读书产品的选题,要么更好,要么不同,没有其他的路。更好肯定谈不上,因为总有人更好,但有没有不同呢?我仔细地想了一下,有不同,但差异只有一点点,但要选出一个有很大不同的选题真的很难,所以只能在这点不同上继续着。因为无法甩别人一条街,又没有很大不同,所以前期肯定是寂寞的,但万事都怕坚持,我相信只要坚持一条路走,总能走到桃花源的 。所以我目前最需要的是,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此外,我觉得我还需要再去寻找另一个小口,因为一来还有余力,二来多一条路,多一点希望。我得好好去思考一下我的知识边界,我能用我所拥有的知识和东西来做什么样的产品,如果我要做这个产品,我需要准备什么,不足在哪里,这个不足是否是影响成功的关键点。对我而言,这个方向就是中医和养生,要怎样把这些和读书变现结合起来。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思路,需要好好琢磨。
总之,不管怎样,先沿着自己选好的小口走进去再说。
十六:由书变课心得
由书变课首先要做到这几点:
1、分析自己的特长优势,确定好自己能够主导和把控的方向
2、找到合适的用户群,确定这群用户最想了解的读书内容,制定相关读书产品
3、先由己及人,找到自己最渴望了解的点,帮助解决事情的痛点,还有知识的盲点等等,暂定核心主题,再深入调查,获得用户在这方面的想法是否一致,进行主题的二次筛选,然后确立。
4、由书变课必须有个长远的规划,不能随心所欲,否能难以为继。 由书变课应该是后面上手后才能水到渠成的事,目前的关键应该尽快熟悉说书稿和拆书稿,并动手实验,等能够熟练运用了再来进一步提升。
说书稿和拆书稿首先就必须让自己跳出书外,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引领大家深入书中,这本身就需要很好的统筹能力、发现问题、总结概括等能力,由书变课要求则更高,还需要有随时根据用户反馈调整课程、统筹规划课程、把我节奏松弛等等的能力,是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慢慢来。先从基础做起。
十七:课程心得
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这句话像拉开舞台后面的幕布,让我们看到精彩表演的幕后,有无数的付出和劳作。
写文字也是一样,可能只是短短的一篇文章,却是作者付出了许多时间与精力造就。书单课更是如此,我们听起来可能短短的十几分钟,但这十几分钟别人付出了多少我们不知道。但现在,我起码知道了这十几分钟之后原来经历了这一个个步骤。要列出单、读书本、写书稿、录音频、剪辑、上架等等。这其间涉及到一个精密合作的团队。
在这之前,我知道有听书稿,却不知道还有书单课,可能因为听书不多,所以从没有想过还有产品变课的这个可能。到现在,知道了有这种工作,也还没有觉得自己有一天有产品变课的可能,因为觉得离自己还有点遥远,可是今天听了这节课,心里隐隐也有点期望,或许自己某天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呢。 听书稿、拆书稿先练起吧。
十八:优化往期学员课程
这节课给我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于由书变课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和体会,知道原来读书变课就是用几门课程了构建一个主题明确的知识框架,让对这方面有所需求的用户从中获得干货和知识。白白所说的,想要构建某个专业的思维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一门课,构建课程时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过程中解决,诚然如是,想到就去做很重要。
听这门课时,我想到或许自己也可以做一门中医育儿的主题课程,因为自己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也有很多新手妈妈也很需要,加上中医在此次抗疫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中医,国家也加大了扶持中医的力度,中医应该会是日后的热门话题,所以这门课程应该会有前景。
每一门课程都不可能面对所有群体,所以只要能够吸引这个相关领域的用户群就可以了,就像白白的课程,面对的用户群体肯定没有前面几门课程多,但只要有这个市场需求,再冷门也会有受众。
但问题来了,我只是一个中医的爱好者和在中医育儿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妈妈,如果设计课程,如何让人对身份有所信服?就如李苗苗一样,不少人就觉得她的身份不够权威和专业,怕课程的干货不够多。灵儿他们就做得比较好,找了几个合作者,其中有数十年医学和营养学专业背景的久平老师,这就解决了课程设计者身份不够权威的问题。所以,如果我要做这门课程,一个有专业身份的合伙人也很重要。
接下来,如果要设计这门课程,那么课程的框架和每个部分的标题都很重要,得让用户一看就有购买欲望。Grace的《透过小说看英国》就设计得很好,每个标题都很有吸引人购买的欲望。就是从标题中,用户能一眼看到有趣的东西,似乎隐藏着很多八卦,又肯定有很多故事。八卦最能挑起人的兴趣了,所以在非干货的产品中,一个略带八卦的标题很好用。
当然,干货类的,标题就要实实在在了,如何让人知道里面有干货,又要欲诉还休,不能一下就能从标题中获得,这点很关键。从这点而言,口天吴和落英的儿童教育主题系列课的标题就差了点,没有太多听的欲望,没有实操感。
另外,李苗苗的理财课,从标题上看似乎应该第三部分放在第二,第二部分放在第三,因为梳理资产后感觉就要教人如何开源,而开源的具体操作有第二部分介绍的定投基金、医保社保等。但没有听过课程,不知具体如何,只是从标题给人的感觉。
回到我设想的课,虽然我身份不过专业,但小冰老师说,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别人,从这点看,我有这样的经验和意愿,那么,身份似乎就不是那么重要的。 希望自己设想的这门课程也能落实!
十九:说说对线下读书会的理解和是否有参加线下读书会
说到线下读书会,忽然想起就开在楼下的一个书吧,这个书吧虽然主打是儿童图书,但也有链接樊登读书会,加入樊登读书会会员,可以免费在他们书吧里读书吧里的书。他们似乎也有个读书会的,只是我没有去深入了解。
听到这节课,我就想,等疫情过后,他们的书吧开门了,我可以去问问具体情况,先加入他们的读书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几期读书会,再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机会。
真的是日子安逸久了,消磨了斗志,一边感慨中年人生的圈子越来越小,一边又不走出去,参加各种社团或组织,结识不同的人,体验不同人的生活,让思想在与他人的交流里流动和丰盈。此时想来,真的应该走出去了。即使最终没有变现,但这些人脉与圈子,这些思想的交流,都会成为无形的财富,丰盈自己的人生。
二十:是否有操盘线上读书会的机会,如果没有,设想一下
暂时还没有操盘线上读书会的机会。但似乎可以创造一个机会。因为有加入一个文学社群,群里都是文学热爱者。如果我打算操盘这个读书会,我有这样的初步设想:
1、邀请自愿者入群
2、每个星期由一个人推荐或介绍他正在读或读过的一本书,也可以每周共读一本书,具体操作如下:
(1)用自己的语言对书进行评述。推荐或者不推荐。陈述原因。
(2)说出书中令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点并加以延伸。(纳博科夫卡片法)
(3)朗读一段书中的精彩片段。
(4)抄写其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
(5)自由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