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品牌超级话语的创作要求,华与华方法用十二字方针来描述:一目了然,一见如故,不胫而走。「一目了然」,固安工业园区在天安门正南50公里;一见如故,天安门,我爱北京天安门;不胫而走,就是不花钱就能传播,大家能够传颂,乐意传颂。从传播来说,一目了然,一见如故是「播」的效果,「到达」的效果,『不胫而走』是「传」的效果,「传达」的效果——不花钱还得传得快,传得广,传得远。”
这里让我看到『超级话语』的创作标准,「一目了然」要达到的效果是:一句话说清;『一见如故』指的是要有熟悉感;这两个标准都是在「播」的层面,传播对象接收这句话时要有这两种感受,才算达成传播的效果。这让我想到,在聊天的时候听不懂他人的“黑话”,听到一句话时没有反应,对于说这句话的人而言,就是没有达到传播的「播」的效果,没播出去。
「不胫而走」指的是这句话自己会传,这个标准属于『传』的层面。什么样的话才能「传」起来?
华杉老师讲道:“超级话语必定是口语,因为传播是一种口语现象。在传播上,我们可以说,书面语没用,因为人们不会传,只有播,没有传,那就没用。传播和书面语无关,因为人们不会用书面语来说话交流。”
一句话能「传」起来的首要条件是:这句话是『口语』,而非书面语。
这里让我对「传播」有了更通俗的认识,传播其实是跟消费者说话、聊天,只能用一句话,而且得是能「说动」他的话。
超级话语要实现三个「说动」:“一动是让消费者听到后冲动、行动,会做出购买行动;二动是这句话本身能动,消费者随时能想起,能运用,愿意去说给别人听,替我们做传播者。三动,我们自己的员工动不动?会不会自己随时把它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