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以来已经28年,我深切地感受到历史难教,学生也认识到难学,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教好历史课程,一直是我多年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初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比较难学的,被看做是“枯燥、没意思的课”,相当于理科中的物理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理论性太强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历史课无穷的魅力。
二 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亿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 。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 ,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 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三 课堂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实现,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所以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 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重新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五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完美国的“西进运动”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浪潮,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时间、迁移的人员、规模、目的、方式、影响等多方面去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大开发”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书写这段历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书写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