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模拟面试“活动,每天都有新鲜面孔和E职家族分享他们的故事。故事听得多了,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提到最近烦恼的事,大家想到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一些不止一次成为烦恼的琐事,一些原本都可以规避的琐事。
比如,大学里下定决心准备四级,第三天就回归通宵游戏状态,直到毕业依旧如此。因此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公司;比如,实习期屡次因为迟到扣薪,但仍然不能为了全勤早起10分钟;比如,资料没保存被迫加班,隔天因为忘记保存,又要加班等等。听起来没什么大事,只是每件事都那么似曾相识。
生活中琐碎的事太多了,我们很难避免重复出错。就好像“记性不好”、“好了伤疤忘了疼“已经成为每个人的通病。
为什么大家明知是错,却依旧一意孤行?为什么 “吃一堑,长一智”大家都懂,却很难不在同一道坎摔倒两次?好了伤疤忘了疼,到底是自愈能力太强?还是疼痛感知缺失?
还不是因为不够疼
为什么恐高的人会拒绝登高望远?因为站在高处的恐惧让他们毕生难忘。
你以为的痛彻心扉,不过是面对痛苦时一瞬间的感悟而已。我们总是贪恋美好的事物,无论怎样惨痛的经历,只要一点甜头就会渐渐忘记。所有会被时间消磨的记忆,都因为它们本身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能被忘记的疼痛,说到底还是不够疼。
重复跌倒,是因为忘记了上次摔倒的情形。而忘记,是因为后果还不够让自己难堪。想象如果看到你狼狈的人是你的偶像,大概这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个让你出糗的瞬间。
还不是因为心存侥幸
能够不止一次犯错的问题,第10次也一定不被重视。即便心中已经预料到可能出现的后果,却依旧相信自己不会是那个“万一”。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侥幸心理只会让你重蹈覆辙。
比自卑更可怕的,是固执的自负。
心存侥幸的人总是认为:接手的工作很简单、交代的任务没难度。即使前辈们好心提醒,也抵不过自己心中那句:“我一定不会那么倒霉”。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不是因为总是在做无谓的挑战,总是期待侥幸成功。
还不是因为不愿正视失败
第一次参加面试,忘了简历,没能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家人问到时却说:“公司不够正规,连份简历都没有。”之后不断的说服自己、告诫朋友“需要自带简历的公司都是小公司”。明明是自己准备不足,却让别人背了锅。
失败之后不愿正视,却忙于掩人耳目寻找借口。讲的久了,已经分不清事实和借口。恍恍惚惚间,自己也被借口说服,下一次仍旧坚持错误的选择。不愿正视失败,又哪有机会改善。
在别人看来小错不断、迷迷糊糊的你似乎还有点可爱。只有自己知道,被重复否认是怎样的挫败。我们总是在感慨生活的不公,却拒绝承认和别的差距。没有人替你养成习惯,也没有人能替你改掉习惯。
当你第一次为自己的失误寻找借口,意味着默许了第二次、第三次被同一个疏忽继续伤害。对失败的得过且过,只会让自己对伤痛的感知越来越弱。到最后,变得不知如何应对失败。那么,究竟怎样才能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
为了防止新伤覆旧伤,我们需要提前“预防”
所有的失误都源于不够充分的准备。只看到过程却没能预想结果的准备,怎么理解都有点不计后果的意思。你需要一份周全的计划!
每一份计划都是上一次经验的总结。一份周全的计划看起来繁琐、复杂,却能避免出现偏差时的手忙脚乱。永远有方案B的你,怎么会给自己重蹈覆辙的机会。
有时候,忧患意识并不代表不够积极、不够乐观。
别总想着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的人生不会有任何惊喜,好听点讲是淡泊名利,说白了就是消极怠工。总想着得过且过,怎么会要求自己做到最好。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失去了它们原本的仪式感,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
正视成功带来的喜悦,铭记面对失败的懊恼。你的每一个伤痕都将变成“特别提醒”,在下一次挑战时成为捷径。生活需要的仪式感,是自己给的。
面对挑战,破釜沉舟
哪有什么高枕无忧,还不是因为有人独揽了你的忧虑。坚信危机可以在关键时刻自动化解,要么因为奇迹,要么因为贵人相助。无论哪一种,都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没有了帮你渡过难关的人,终究只能带着失败遗憾而归。
面对挑战,破釜沉舟。没有退路的你只能全力以赴。规避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之后,留下的就是捷径。少了侥幸和依靠,遇到熟悉的深坑不需要提醒,也会小心绕行。
其实,包治百病的药方就是:“对自己负责”!事事全力以赴很难,但多一点计划、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冷静,每样多一点点。即使不是铜墙铁壁,至少不会伤痕累累。
想了解更多的职业攻略,请关注E职一课
带你游戏化养职业
赢在规划,获得开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