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季羡林先生《莫问他乡与故乡》。
季羡林先生,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虽然在外人看来,他身上有无数光环,“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最后的民国学人”……但他从来不在乎这些名利,还曾“三辞桂冠”。
《莫问他乡与故乡》是先生的散文随笔。共分为3大部分44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先生在德国和北京的生活。有对师友的追忆,对故乡的眷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他乡和故乡的深情。
先生早年留学德国,作为游子在饥寒交迫,精神愁苦中完成学业是件极其不易的事。先生把他漂洋过海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他在异乡遇到的人,看到的风景,学到的知识……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地反映了先生当时的心境。我们有机会读到大师年轻时的样子。曾经有过的迷茫,困惑,苦闷,烦恼……普通人身上遇到的问题,大师一样亲历其中。不过他除了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还从身边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位教授身上学习了“为人之道”和“为师之道”。德国人身上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影响了他的治学理念。老师对他的真诚善良,积极鼓励,也成为他日后教学生涯中善待学生的缘起。
回国后他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城的人和事,这一辑中,讲述了他回国后在北京生活的故事。北京胡同,北大图书馆,燕园,未名湖,红楼,清华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都是现实生活的痕迹。他说“我不是北京人,但是先后在北京住了46年之久,算得上一个老北京了,讲到回忆,北京就是,我自觉是颇有一些资格的。”当然回忆并非总是愉快的,但因为这些琐碎的回忆,帮我们更多,更好的了解了历史。
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风义平生师友间”共九篇,是他悼念铭记师友的文章。除了写他的入学考试,还写了学风严谨、一丝不苟的朱光潜先生;淡泊名利,特立独行的沈从文先生;奇特矛盾,坦诚率真的吴宓先生;淳厚诚恳,待人真诚的冯至先生;晚节善终,大节不亏的冯友兰先生;不慕荣利,独树一帜的张中行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陈寅恪先生;平易近人,虚怀如谷的汤用彤先生。
这些学界泰斗,跟先生都是至交。他们身上都拥有“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为人谦和”“志向远大”等高尚品格。在那个动荡的大时代,他们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并影响着无数的后人。
读先生的书,不仅看到了他的一生经历,还看到了那些在我们历史中真正的大师,光辉灿烂的一页。虽然他们生前未能享受名利和财富,但他们却用学养和人格为我们书写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不过匆匆几十年,智者明白,成绩需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踏实行事,认真为学,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先生笔下的故乡与他乡,都是他的精神家园。好书,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