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勝(胜)、謄(誊):
===============
【朕】甲金文從『舟』從『丨』從『廾』(二手),字象雙手持物填補船之縫隙。本義是填補船縫,引申為縫隙、朕兆(戴震、李孝定、季旭昇)。春秋晩期金文於『丨』上加八形飾筆,丨中間的圓點或拉長作一橫形,字形又漸訛作『𦩎』形。後『朕』借作第一人稱代詞,日久失其初義。
【勝】戰國晉系和楚系文字從『力』,『乘』聲。秦系文字從『力』,『朕』聲,為《說文》小篆所本。本義是能承擔、勝任。(白於藍、季旭昇)『乘』和『朕』的古音相近。《古文四聲韻》收的《古老子》古文『勝』和《說文》『乘』字的古文十分接近,白於藍以為是借『乘』為『勝』。
【胜】shēng,從『肉』,『生』聲。本義是腥臭之味。近代化學名詞『胜鍵』:組成多肽鏈的胺基酸之間,乃藉前一個胺基酸的羧基與後一個胺基酸的胺基脫水,而形成一種共價鍵,並連結起來,這種鍵稱為『胜鍵』。亦稱為『肽鍵』。
【謄】《說文》:『迻書也。从言,朕聲。』《說文》:『犬膏臭也。从肉,生聲。一曰:不孰也。』
===============
尌、樹(树)、廚(厨)、櫥(橱)、躕(蹰):
===============
【尌】shù,甲骨文作『权』,從『木』從『又』,『又』象手形,象以手植樹之形,本義是樹立,是『樹』的初文。金文加從『豆』為聲符,『豆』上之『木』形省作『屮』,故從『木』從『豆』之形訛為『壴』,與『鼓』之初文『壴』字相混。由於『木』形訛為『屮』,故又於『尌』旁加注義符『木』作『樹』。『又』形至秦簡、小篆作『寸』,古文字往往於『又』下加點成『寸』字。
===============
務(务)、霧(雾):
===============
【務】金文作『敄』,左旁上從『◎』下從『人』,右從『攴』,左旁象人戴頭盔(兜鍪)之形,頭盔用作防護侵襲,故右旁從『攴』會打擊之意(參張世超),『◎』後聲化為『矛』,『矛』是『敄』的聲符。金文『敄』通讀作『侮』,表示欺侮。毛公鼎:『廼敄(侮)鰥寡』。又通讀作『務』,表示致力,中山王方壺:『古之聖王敄(務)才(在)得賢,其即(次)得民』。《說文》:『務,趣也。从力敄聲。』
===============
縣(县)、懸(悬):
===============
【縣】金文從『木』從『系』從『首』,或不從『首』而從『目』,以『目』(眼睛)代表頭部。全字象懸掛首級(人頭)於木上之形,本義是懸掛。是『懸』的初文。
===============
養(养)、癢(痒):
===============
【養】從『食』,『羊』聲。本義是牧養牲畜。
【癢】從『疒』,『養』聲,本義為皮膚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搔擦的感覺。
【痒】yáng,《說文》:『瘍也。从疒,羊聲。』簡化字將『痒』作爲『癢』的簡化字。
===============
億(亿)、憶(忆):
===============
【億】《說文》小篆從『人』,『𢡃』聲。但目前所以漢晉字形皆從『意』或『𠶷』,未見從『𢡃』的字形。本義是安寧、安定。又《說文》『𢡃』字下云:『一曰:十萬曰𢡃。』金文皆借『𠶷』表示十萬的『億』。
===============
滅(灭)、減(减)、沖(冲)、決(决)、涼(凉)、盜(盗)、淒(凄)、況(况):
===============
以上這些字都是三點水,古人書寫時有寫作兩點水的情況,簡化字采用兩點水的寫法。兩點水是『冰』的初文。
【滅】甲骨文象用手執物撲滅火之意。所執之物形似甲骨文的『戌』(斧鉞一類的兵器),金文寫作『烕』或加『水』寫作『滅』。
【減】金文、小篆從『水』,『咸』聲,本義是減少。
【沖】從『水』從『中』,象水流撞擊『中』字之形,『中』亦是聲符,本義為水沖擊。『沖』、『衝』二字在簡化字中合併為『冲』。『衝』的本義為通道,與『沖』不同。
【決】從『水』從『夬』,本義是打開缺口,疏通水道。
【涼】從『水』,『京』聲,本義為薄酒。
【盜】甲金文從『㳄』從『舟』。『㳄』從『欠』從數點,『欠』象人張口,數點象口液,『㳄』象人張開口流口水,是『涎』的初文,從『舟』,疑與河水有關,全字表示河水泛濫之意(徐中舒)。此字嚴格來說,不是後世表示偷盜的『盜』字,而是同形異字。由於一般學者隸定為『盜』,故暫收錄於此。至於偷盜的『盜』字,從『㳄』從『皿』,『㳄』象人張口垂涎、流口水(從『㳄』的『羨』字,表示羨慕、貪慕),『皿』是器皿,『盜』表示對別人的財富垂涎,貪慕別人的財產,引申為偷盜、搶劫。《說文》:『盜,私利物也。从㳄,㳄欲皿者。』
【淒】從『水』,『妻』聲。本義為帶雨之雲湧現(段玉裁)。
【況】金文從『水』從『兄』,『兄』是聲符,用作人名,意義不詳。字書中的『況』表示寒涼。《說文》:『況,寒水也。从水兄聲。』徐鍇《繫傳》:『愴況,寒涼皃。』
===============
廛、纏(缠)、瀍、躔:
===============
【廛】chán,《說文》:『一畝半,一家之居。从广里八土。』
【纏】從『糸』,『廛』聲,本義為盤繞。
除『纏』以外,『廛』做部件的字都沒簡化。
===============
釐(厘):
===============
【釐】金文字形象左手執麥(來)右手執物(攴)打擊麥之形,『里』爲聲符。後『來』訛變成『未』,『左手』變爲『厂』。金文表示福祉。今讀xī時通『禧』,即福祉。讀lí時有如下義:(1)量詞。如:釐米,毫釐。(2) 寡婦。通『嫠』。(3)姓。(4)治理。《書經.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5)改正、改變。《梁書.卷三八.賀琛傳》:『今若釐其風而正其失,易於反掌。』(6)賜予。《詩經.大雅.既醉》:『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厘】今臺灣地區定『釐米』今作『厘米』,以『釐米』爲舊作。『厘』做『釐』之異體,作正體時只有『厘米』一義。
===============
奸(奸詐)、姦(通姦):
===============
【奸】金文從『女』,『干』聲,本義疑是干犯、冒犯之意。『奸』又音『姦』,因為同音之故,『奸』常常通假為『姦』,戰國竹簡表示通姦。
【姦】金文從三『女』,疑本義是私通。不守婦道,紅杏出牆稱為『通姦』。古人對女人有偏見,認為女人是禍水,近女色即損德,所以『姦』字從『女』。一說『姦』是會意兼形聲字,『奻』是『姦』的聲符(徐在國)。
現代漢語『奸』是『姦』的簡化字,古代『奸』、『姦』是不同的字,『奸』本義是干犯,『奸』、『姦』音同,故可通假。
【奸】(1)干犯、冒犯。《左傳.襄公十四年》:『君制其國,臣敢奸之。』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敢或失職,以奸大刑。』(2)求見、求取。《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周西伯。』《漢書.卷八一.孔光傳》:『以為章主之過,以奸忠直,人臣大罪也。』(3)姦淫。同『姦』。如:『奸淫』、『奸汙』。(4)陰險狡猾的。如:『奸計』、『奸商』、『奸雄』、『老奸巨滑』。(5)勾結敵人,出賣國家民族的人。如:『內奸』、『漢奸』、『為國除奸』。(6)違法的事。如:『作奸犯科』。
【姦】(1)邪惡小人、犯法作亂的人。《管子.君臣》:『止詐拘姦。』《元史.卷一七○.列傳.暢師文列傳》:『黜姦舉才,咸服其公。』(2)不正當的性關係。如:『通姦』、『抓姦』。(3)禍亂、亂事。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故偏聽生姦,獨任成亂。』(4)狡詐、邪惡。《管子.八觀》:『民貧則姦智生。』
===============
仇、讎(雠):
===============
【仇】從『人』,『九』聲,本義是配偶。
【讎】金文從『言』,『雔』聲,『雔』象雙鳥之形,有匹配之意,《爾雅》:『讎,匹也。』
在仇怨一義上兩字相通,簡化字中亦是如此。
===============
棲栖:
===============
【棲】本作『西』,表示月已西落,鳥已入巢。戰國秦系文字改為從『木』,『妻』聲,作『棲』。本義是鳥類歇宿。
【栖】通『棲』。
===============
卻(却)、腳(脚):
===============
【卻】從『卩』,『𧮫』聲,表示使之退。
【𧮫】jué,《說文》:『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凡𧮫之屬皆从𧮫。〔其虐切〕𠶸,𧮫或如此。臄,或从肉从豦。』
【腳】從『肉』,『卻』聲,本義為小腿。
『却』和『脚』的寫法也是歷代手寫體的常用寫法。目前使用繁體字的地區規定的標準寫法爲『卻』和『腳』。
===============
溫(文)、媼(媪)、醞(酝)、慍(愠):
===============
【溫】從『水』,『𥁕』聲,表示暖和、不冷不熱。
【𥁕】wēn,《說文》:『仁也。从皿以食囚也。官溥說。』
===============
亙(亘)、恆(恒)、亘、垣、宣:
===============
【亙】是『恆』的初文,甲、金文從『月』在『二』中,會月在天地間永恆之意(何琳儀)。由於月亮大部分時間都是缺的,稱為弦月,又稱娥眉月,故以缺月為恆常,本義是恆久、恆常(徐灝)。何琳儀認為上下兩橫象天地之形。戰國金文在『月』旁加『卜』,從『外』,與《說文》『恆』之古文相同。至小篆『月』又訛變為『舟』,後加心旁作『恆』。
【亘】甲骨文和『回』字相似。《說文》:『求亘也。从二从囘。囘,古文回,象亘回形,上下所求物也。(徐鍇曰:回,風回轉,所以宣陰陽也。)〔須緣切〕』
【回】『回』和『亘』是一字的分化。『回』在商周文字象回環旋轉之形,戰國文字出現兩個環形的寫法,為後世字形所本。『回』的本義是旋轉。
『亘』雖然也定作『亙』的異體,但實際是不同的兩個字。簡化字將『亙』和『亘』合併不作區分,注意字的讀音和意義當可判斷哪些字從『亙』。我大體找了下,好像除了『恆』和『㮓』以外沒有從『亙』的字了。
===============
汙污汚:
===============
【汙】【污】【汚】《說文》:『薉也。一曰:小池爲汙。一曰:涂也。从水,于聲。』實際是一個字的幾種隸變寫法,從外形上講,寫作『污』更像小篆寫法,寫作『汙』更像是甲金文寫法,而且聲旁本來就是『于』字,但『虧』字的正體卻從『亏』,因此傳承和習見是確定字形的關鍵。目前臺灣地區定『汙』爲正體,大陸定『污』爲正體。
===============
吳(吴):
===============
【夨】甲金文從『大』,象人頭部向左或右傾側之形。本義是傾側。『夨』古有兩個音,除了讀作『昃』,表示傾側外,柳詒徵認為『夨』古讀作『華』,象人形,是『華』的初文,本義是中國人。
【吳】金文從『大』從『口』,會人張大口之意,指大聲喧嘩。『吳』或從『夨』(讀作虞)為聲符。『吳』字後多借作國名或人名。『吳』的古文字又作『㕦』,《廣韻》『㕦』字音『胡化切』,與『華』同音。在『夨』的人形上加『口』,寫作『㕦』之形,可能就是喧嘩的『嘩』的初文。故『吳』字的本義是喧嘩、大聲說話。
===============
呂(吕)、勻(匀):
===============
【呂】甲、金文由兩個圓圈組成,象金鉼之形,是某種金屬之名。由於甲骨文是以刀在骨頭上刻上文字,受到書寫工具的影響,字形更像方形。金文『呂』的圈形中間有填實的,也有留空的。後增『金』旁,寫作『鋁』。『呂』本作『吕』,篆文在兩個圓形中間加了一個短豎,隸書又演變為一短撇,成為後來的字形『呂』。今臺灣使用『呂』,大陸使用『吕』。
【勻】甲骨文從『呂』(象兩塊圓形金餅),從『螾』,『螾』是聲符,『勻』是『鈞』的本字,本義是重量單位。『螾』的甲骨文寫作類似楷體『勹』形,當是蚯蚓。金文『呂』字形簡化成『二』。今臺灣使用『勻』,大陸使用『匀』。
===============
奐(奂)、換(换)、煥(焕)、渙(涣):
===============
【奐】金文從『人』從『穴』從『廾』(兩手形),徐在國認為會從他人宅內有所取之意,可備一說。『奐』在古書中多表示眾多、盛大。
【央】甲金文從『大』或『天』(象人形正面)從◎,象人頸部戴枷鎖之形,是災殃的『殃』的本字(丁山)。《說文》:『殃,咎也。』一說人戴枷鎖時頭在中央,故引申有中央之意(徐中舒)。高鴻縉則認為◎象扁擔之形,人挑擔時必站在扁擔中央,故有中央之意。《說文》:『央,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央旁同意。一曰久也。』
===============
華(华)、譁(哗变)、嘩(哗啦啦)、樺(桦)、驊(骅):
===============
【華】是『花』的古字,金文上象花朵盛放之形,下象莖葉(『于』形),『于』為聲符。本義是花朵。一說上象蓓蕾(高鴻縉),然而金文構形並不象花苞。
【譁】從『言』,『華』聲,本義為喧嘩、喧鬧。
【嘩】後起象聲字,也作『譁』的異體。作象聲字時讀作huā,作『譁』的異體時讀作huá。
===============
屖、犀、遲(迟):
===============
【遲】甲骨文從『彳』,『屖』聲,金文作『遟』,從『辵』,『屖』聲。『彳』、『辵』意思相通,皆有行走之意,本義為慢慢地行走,引申為慢、遲、久。小篆把『遟』的聲符『屖』改換為『犀』聲,成為現在的『遲』字。
【屖】從『尸』(象蹲坐的人)從『辛』(象兵器),本義疑為受傷,是『夷傷』之『夷』的初文(何琳儀)。引申為堅硬、遲緩等義。後來堅硬義借『犀』來表示,遲緩義作『遲』。
【犀】金文、小篆從『牛』,『尾』聲,古人認為犀牛的形狀像水牛,所以從『牛』為意符,本義是犀牛。
===============
去、盍、蓋(盖)、闔(阖)、磕:
===============
【去】『去』從『大』從『口』,構形本義有兩種看法,第一種認為是『呿』的初文,『大』、『口』表示張大嘴巴,本義是開口(裘錫圭)。裘錫圭認為『去』字的離去義可能從張口義引申而來,人張口則兩唇相離。第二種認為『口』象洞口,『大』為人形,古人穴居,會人離開家門外出之意。與『出』字初義相近。後期金文及戰國楚簡加從『止』或『辵』,強調離去、行動之義。
【盍】金文上從『去』下從『皿』,『去』字上從『大』下從『口』,學者多認為『大』象器蓋(林義光、楊樹達、商承祚、戴家祥、孔仲溫、裘錫圭),『大』、『口』象蓋子、器皿相合之形,『去』就是『盍』的初文,而『盍』當為『蓋』的初文,本義是覆蓋、器蓋。
【蓋】金文從『艸』從『盍』,『盍』是『蓋』的初文,所從的『去』(大、口)象器蓋相合之形,參見『盍』。加『艸』以表示苫蓋(用白茅等編的覆蓋物)。後來『盍』借為虛詞,以『蓋』兼表蓋子、苫蓋之義。金文表示蓋子,秦公簋:『一斗七升大半升蓋。』
【棄】(弃)甲骨文從倒『子』從『其』從『廾』,象雙手持簸箕把嬰孩扔掉,本義是抛棄嬰兒,引申為抛棄。
【塵】(尘)漢帛書似從『土』從三『鹿』省(省去下部,只剩鹿首),《說文》小篆則從『麤』從『土』,會眾鹿奔跑,塵土飛揚之意。本義是塵土。
【舊】(旧)甲骨文從『雈』從『凵』或『口』,『凵』是古『臼』字,作為『舊』的聲符。『雈』象貓頭鷹,故『舊』的本義是貓頭鷹。借來表示新舊的『舊』,故加『臼』聲或『口』以作區別。古文字加『口』與否本來是一字,後來才用加『口』的字專門表示其中一種意義。
【飛】(飞)象形字,象鳥煽翅飛翔之形,本義為鳥在空中拍翅的動作。
【糞】(粪)甲骨文從『廾』從『其』從數點。『廾』象兩手,『其』為『箕』之初文,數點象穢物糞便;會以手推簸箕掃除穢物,本義是掃除。甲骨或加從『帚』,會手持掃帚及簸箕清除垃圾。
【競】(竞)甲骨文從二『人』或『大』,頂部從『◎』,象人帶頭飾之形,全字疑象二人頭帶飾物並肩競逐之形(商承祚、李孝定),本義是競跑,引申為競爭。
【繭】(茧)從『糸』,從『虫』,從『黹』省,本義為蠶或其他昆蟲成蛹前吐絲做成的殼。
【夢】(梦)甲骨文從『爿』從『◎』,『◎』亦聲。『◎』是『㝱』的初文,象人在做夢時手、眼睛、眉毛等有所動作。(謝明文)本義是做夢。
【慶】(庆)甲金文從『廌』從『心』。金文或不從『心』而從『文』,象神獸身上漂亮的花紋,因而引申出美善、福、吉祥之義。小篆從『鹿』從『心』,『鹿』是『廌』的訛變,廌的尾巴訛變為『夂』,古人在吉祥的典禮中用鹿皮作為禮物,以表達美好的心願,因此有慶賀、喜慶之義。
【薦】金文從『茻』,『廌』亦聲。『廌』象野獸,全字象野獸在吃草,本義是牧草。《說文》:『薦,獸之所食艸。从廌从艸。古者神人以廌遺黃帝,帝曰:何食何處?曰:食薦,夏處水澤,冬處松柏。』《莊子.齊物論》:『民食芻豢,麋鹿食薦』,意謂人吃肉類,麋鹿吃草(陳鼓應)。後引申為墊席,又假借為進獻、送上。
【傘】(伞)象幕蓋之形,本義為傘蓋,古代儀仗用具的一種。
【喪】(丧)甲骨文從『桑』(象在『木』字上加好多分叉)從數『口』,『桑』是聲符,于省吾認為口乃採桑所用之器,商代已有絲織品,故此字甲骨文是採桑之本字。李孝定則認為數口表示喧嘩嗷嘈之意。一說古代喪器講究以桑木制作,桑是辦理喪事的象徵,其從多口正象眾口號啕大哭之形(尹黎雲)。按喪字的構形初義未有滿意的說法,金文從『桑』從『亡』從數『口』,因為『桑』形至金文已訛寫變形,故另加『亡』為聲符,而『亡』又有喪失、亡失之意,使『喪』字字義得以彰顯。金文或增『走』為意符。
【憲】(宪)早期金文上從◎,下從『目』,學者多認為◎為『害』省,後期在目下加從『心』,『𡩜』聲,構形初義不明。張世超等則認為『憲』本義是目明善察,猶『聖』本義是耳聰善聽。一說疑為『瞎』的初文(徐在國)。
【鑿】(凿)甲骨文象手持捶擊工具擊打一個錐子,錐子是個倒三角形,手持捶擊物擊打即爲『殳』。篆文將其複雜化,錐形變爲『丵』,下加『臼』表示被錐子穿入的物體,『殳』還是表示擊打,又額外加『金』表示與金屬有關。《說文》:『穿木也。从金,糳省聲。』也有可能是形聲字。
【棗】(枣)從二『朿』,會棗樹多刺之意,本義是棗樹。『棗』與『棘』皆從二『朿』,兩者利用偏旁之間的位置作區別,偏旁並列的為『棘』,上下重疊的為『棗』。『棗』即酸棗樹,是多刺的灌木,比『棘』更高大(裘錫圭)。戰國文字多從二『來』。
【陸】(陆)甲骨文從『阜』從二『圥』,早期金文從二『阜』從『圥』,『圥』是聲符,『阜』象山陵,作為『陸』的意符。本義是大土山,引申為陸地。春秋以後,或加『土』為意符。或不從『圥』而改從二『六』為聲符。至小篆簡化為從『阜』從『圥』從『土』。
【瓊】(琼)《說文》:『瓊,赤玉也。从玉敻聲。璚,瓊或从矞。瓗,瓊或从巂。琁,瓊或从旋省。』
【鐵】(铁)從『金』,『𢧤』聲,本義為有延展性,顯磁性,質地堅硬,在濕空氣中容易生銹的黑色金屬,古人稱之為『黑金』。
===============
雍、雝、擁(拥)、臃、癰癕(痈)、灉、澭:
===============
【雍】【雝】甲骨文象两个相疊或不相疊的方块,或加『隹』或再加一個弧線;金文明顯從『淮』從二方形;小篆『水』演變成『巛』,二方形演變成『邑』;隸變後分爲二形,實爲一字。以其爲聲符的字多互爲異體。
【擁】古作『𢹬』,從『手』,『雝』聲,本義為擁抱。
【癰】《說文》:『腫也。从疒,雝聲。』【癕】爲異體。
【灉】(1)河水分出又回流者。(2)古河名,約在今山東省西部、河北省南部一帶。
【澭】(1)河水分出又回流者。(2)古河名,約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帶。
===============
庸、傭(佣人)、佣(佣金):
===============
【庸】甲骨文從『庚』,『◎』聲。『◎』是筒、桶一類東西的象形字。『庸』或從『庚』,『用』聲。『用』是由『◎』分化出來的一個字。『庸』是『鏞』的初文,本義是大鐘。(裘錫圭)
【庚】構形不明。郭沫若認為象有耳可搖之樂器,以聲類求之,當即是『鉦』,可備一說。假借為天干之名。
【佣】yòng,從事買賣租賃等商業活動時,中間人或仲介人所得之利潤或酬金。即『佣金』,亦稱為『用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回:『倘賣了時,給我們一個九五回佣。』
【傭】簡化字將『傭』和『佣』合併,臺灣定『佣』是『佣金』的正體,是其他意義的異體。
===============
應(应)、鷹(鹰):
===============
【應】從『心』,『𨿳』聲,本義為應當、應該。
【𨿳】《說文》:“鳥也。从隹,瘖省聲。或:从人,人亦聲。【徐鍇曰:鷹隨人所指𨌰,故从人。】〔於凌切〕𪇿,籀文𤸰从鳥。”
===============
贗贋(赝):
===============
【雁】從『隹』,從『人』,『厂』聲,本義為候鳥。古文中另有『鴈』字,即是『鵝』,參見『鵝』。『鴈』、『雁』兩字常互用於古文,學者多以『雁』為鴻雁,『鴈』為家鵝。
『雁』亦是『贗』的古字,表示假的。目前臺灣以『贗』爲正體,『贋』爲異體。
【郵】(邮)從『邑』從『垂』,本義是驛站,即古代傳遞文書、官員來住及運輸時用作中途休息的地方。《說文》:『郵,境上行書舍。从邑、垂。垂,邊也。』如《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2-3:『近縣令輕足行其書,遠縣令郵行之。』意謂距離近的縣,文書由走得快的人專程遞送,距離遠的縣由驛站傳送。
===============
踊踴、涌湧:
===============
【踊】甲骨文從兩『止』從『◎』。『◎』象高出地面之形,金文可單獨成字,隸定為『冂』,是『堂』的初文。(唐蘭)甲骨文兩『止』,一在『◎』之下,一在『◎』之上,會踊上高堂之意,是登上高處的『踊』的表意初文。(陳劍)金文兩『止』中間從『同』,陳劍認為可看作全字的聲符,從『◎』變為『同』存在有意的『變形音化』的因素。小篆從『足』,『甬』聲。後又作『踴』。
臺灣定『踊』和『踴』皆爲正體,『踴』除了沒有登上之義外和『踊』同義。
【涌】從『水』,『甬』聲。本義是水向上冒。《說文》:『涌,滕也。从水,甬聲。』《說文》無『湧』。
臺灣定『涌』和『湧』皆爲正體,意義相同。
【這】(这)不見於甲金文及《說文》,《贈韻·馬韻》:『這,凡稱此箇為者箇,俗多改用這。』據此說法,『這』為合音詞。
【類】(类)從『犬』,『頪』聲,本義為種類,即多種相同或相似事物的綜合。
===============
隶、隸(隶):
===============
【隶】lì、dài,《說文》:『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後及之也。凡隶之屬皆从隶。』今既同『逮』又是『隸』的異體。
【隸】『隸』字從『隶』,『柰』聲,本義是奴僕。金文『隸臣』是秦國服刑的罪犯、奴僕的名稱,男的稱隸臣,女的稱隸妾。高奴禾石權:『工隸臣牟』。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六:『《考聲》:『隸,賤屬也,僕也。』』《說文》:『隸,附箸也。从隶,柰聲。𨾀,篆文隸从古文之體。』何琳儀認為『隶』也是『隸』的聲符。
【柰】nài,甲骨文從『木』從『示』,『示』象神主牌位,表示在神主之前燃燒木柴,卜問神祇。本義是祭祀中卜問吉凶,甲骨文『柰』是『𠭥』的初文。《說文》:『𠭥,楚人謂⺊問吉凶曰𠭥。从又持祟。讀若贅。』甲骨文用作祭名,《合集》1593:『三牢柰』,意謂用三隻圈養的牛進行柰祭。古文字『木』、『屮』、『出』訛混,故郭永秉、陳劍認為『柰』、『奈』、『祟』本為一字。戰國竹簡用『柰』字來表示禍祟的『祟』。
【處】(处)金文從『人』從『几』,『虍』聲,會人坐在几上休息之意,本義是居處、止息。一說象虎盤踞之形,字右下方的『几』原應指虎的後腳(孫雲鶴)。
===============
号、號(号):
===============
【号】《說文》:『痛聲也。从口在丂上。凡号之屬皆从号。』
【號】從『虎』,『号』亦聲,本義是老虎的吼叫聲,引申為呼叫聲。《說文》:『號,呼也。从号从虎。』
按『号』『號』本有差別,後世不分,通作『號』。
【畝】(亩)古作『畮』,《說文》:『畮,六尺爲步,步百爲畮。从田𣫭聲。畞,畮或从田、十、久。』
【戶】(户)甲金文象一扇門之形,《玉篇》:『戶,所以出入也。一扉曰戶,兩扉曰門。』後由門戶引申為人家、住戶。
【啟】【啓】(启)甲金文從『戶』從『攴』從『口』,『戶攴』象以手開門之形,是『啟』的初文,本義是開啟。
===============
巩、鞏(巩):
===============
【巩】gǒng,從工從丮,與『㧬』同見於《說文》。擁、抱的意思。
【鞏】從『革』,『巩』聲,本義為用熟牛皮束物。
===============
歰、澀(涩):
===============
【歰】sè,《說文》:『不滑也。从四止。』『刃』爲倒止形的訛變。
【澀】從『水』,『歰』聲,本義為不光滑。
===============
術(技术)、朮(白术):
===============
【術】《說文》:『邑中道也。从行,朮聲。』
【朮】zhú,是《說文》『秫』的本字,是一種穀物,後加『禾』為義符。甲骨文從『又』從數點,象粘手之秫米(季旭昇),一說象手撿拾顆粒(張世超)。小點漸演變成兩邊的長劃。
===============
医、殹、醫(医)、翳:
===============
【医】yì,《說文》:『盛弓弩矢器。从匸从矢。《國語》曰:兵不解医。』
【殹】yì,《說文》:『擊中聲也。从殳,医聲。』
【醫】從『酉』,『殹』聲,表示治病的人。《說文》:『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說。一曰:殹,病聲。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或作『毉』。
===============
筑、築(建筑):
===============
【筑】zhú,從竹從工從丮,《說文》:『以竹曲五弦之樂也。从竹从𢀜,𢀜,持之也。竹亦聲。』(1)樂器名。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有五弦、十三弦、二十一弦的不同,今已失傳。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2)貴州省會貴陽市的簡稱。
【築】從『木』,『筑』聲,本義是舂搗泥土用的杵。
===============
黏粘:
===============
【黏】從『黍』,『占』聲,本義為黏合、使相連接。
【粘】俗『黏』字,後世多習用,今亦定爲正體,和『黏』互通。
【幫】(帮)從『帛』,『封』聲,本義為鞋的側面部分。
【辦】(办)從『力』,『辡』聲,本義為治理、辦理。
【圖】(图)金文『圖』從『囗』從『啚』,『啚』是『鄙』之初文,象倉廩設在田野邊郊,故有邊鄙之意,『囗』象城邑之形,楊樹達認為既有城邑,又有邊鄙,『圖』之本義當為版圖。一說字象以『囗』圍繞鄙邑繪畫地圖之意(何琳儀)。
===============
羲、犧(牺)、曦:
===============
【犧】《說文》:『犧,宗廟之牲也。从牛羲聲。賈侍中說:此非古字。』『犧』古作『羲』。
【羲】甲骨文從『我』從◎,金文從『義』從◎,疑◎象截去頭的豬形,全字會宰殺犧牲以獻祭之意。
===============
岭、嶺(山岭):
===============
【岭】líng,『岭巆』:山深邃貌。《玉篇.山部》:『岭,岭巆,山深小貌。』亦作『岭嵤』。『嶺』之異體。
【嶺】lǐng,從『山』,『領』聲,本義為山道。
===============
確(确实)、确:
===============
【确】què,又作『𥔳』,指多石而貧瘠的土地,《說文》:『确,礊石也。从石角聲。𥔳,确或从㱿。』(臣鉉等曰:今俗作確,非是。)
【確】《說文》無此字,徐鉉等認爲是『确』的俗字。但後世多做『確』,今『確』和『确』皆爲正字,表示貧瘠的土地時仍用『确』,表示『確定』等義時多用『確』。
===============
巽、選(选):
===============
【巽】xùn,金文從二『卩』,象二人跪坐之形,本義是順服、伏服(陳秉新)。
【選】金文從『止』,『巽』聲,『巽』象順服的跪坐人形,『止』象腳趾,有行走之意,疑本義是恭順地遣送(許慎)。『選』的本義是遣送,遣送與送走、捨棄義相關,選擇、抉擇即有取捨,故『選』又有選擇、簡擇之義。
===============
䖒、戲(戏):
===============
【䖒】xī,《說文》:『古陶器也。从豆,虍聲。凡䖒之屬皆从䖒。』
【戲】從『戈』,『䖒』聲,本義是三軍的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說文》:『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聲。』張世超等認為金文表示軍之偏師。高鴻縉認為『戲』同音通假作『嬉』,故有玩耍、游戲等義。
===============
枼、葉(树叶):
===============
【枼】yè,象樹上長著葉子之形,是【葉】的初文。
===============
萈、寬(宽):
===============
【萈】huán,《說文》:『山羊細角者。从兔足,𥄕聲。凡萈之屬皆从萈。讀若丸。寬字从此。(臣鉉等曰:𥄕,徒結切,非聲。疑象形。)』
【寬】金文從『宀』,『萈』聲,本義是房屋寬大,引伸為寬闊、寬鬆、寬緩。
===============
嚇(吓):
===============
【嚇】hè、xià,恐嚇、驚嚇皆爲此字。簡化字將其分化成『吓』和『嚇』兩個字。
===============
粵(粤):
===============
【粵】從『亏』,從『宷』,用作助詞,表示審慎的語氣。
【宷】shěn,同『審』。《說文》:『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徐鍇曰:宀,覆也;釆,別也。包覆而深別之。宷,悉也。)審,篆文宷从番。』
===============
䍃、遙(遥)、搖(摇)、窯(窑):
===============
【䍃】《說文》:『瓦器也。从缶,肉聲。』
【窯】《說文》:『燒瓦竈也。从穴,羔聲。』『窑』是俗字。
『䍃』字當是『肉字頭』,與『將』的『肉字頭』一樣,但電腦字體中無此字形,確有『搖』和『摇』的分别。
【祕】(秘)《說文》:『神也。从示,必聲。』『秘』是俗體。
【沒】(没)只見到小篆字形,右側上部是個漩渦形,右側並不是“殳”。《說文》認爲右側字形爲上『回』下『又』,表示入水有所取也。
【恥】(耻)從心、耳聲,本義為恥辱。『耻』是俗體。
【臥】(卧)從人、從臣,本義為伏著休息。字中『臣』為『目』之象形,與人臣之『臣』無關。在古代,『寢』與『臥』是兩種不同的睡法。前者是躺下睡覺,後者是伏案小憩。『卧』是俗體。
===============
尸(尸位素餐)、屍(尸体):
===============
【尸】甲金文象人屈膝坐下之形。本義是坐。《論語.鄉黨》:『寢不尸』,即睡覺時不坐。『尸』的字形本義有三說,一說象人高坐(李孝定),如坐在几上;一說象人屈膝坐在地上(沈培);一說象人蹲踞(徐中舒)。按首二說較佳。古人的『坐』相當於今天的跪坐,而比起跪坐、蹲着,屁股着地的坐姿較為舒適。查古代祭祀時,生者因不忍見至親之不在,乃以活人『尸』代表死者接受祭禮,甚至享用祭品,如《儀禮.士虞禮》:『尸飯』。『尸』受到尊敬和優待,故讓尸在祭祀時屈膝坐在几上或地上。因為只有尸才能這樣坐,所以以坐姿來指稱『尸』的職稱。『尸』除了要坐着,還要站立。古書有『坐尸』、『尸坐』,與『立尸』相對,《禮記.禮器》:『周坐尸』、『夏立尸』、『殷坐尸』。《白虎通》:『座尸而食之』,表示使尸有座位而被喂食。『座』是坐具,似可側證『尸』象人坐在凳上。今人一般以為『尸』乃『屍』的簡體字,可以補充的是,『尸』本為繁體字,屍體的『屍』古借『尸』來表示,後來才加『死』為聲符分化出『屍』專門表示遺體。
【屍】《說文》:『屍, 終主。从尸从死』,終是死者,終主即死者,指人死後的『屍體』,後來省文為『尸』,並可通用。查『尸』字本一卷曲的人形,本指古代喪儀上的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祝巫。唯當『尸』字解作『祭祀之尸』時,則只能用『尸』字。根據《正字通》,『屍』字比『尸』字更古,但此說不可信,因甲骨文及金文均未見『屍』字,而《睡虎地秦簡‧封診式》中的屍字亦只借『死』字表逹。
===============
以下字多爲形聲字,非類推簡化。
===============
靦腆(腼腆)、鱷(鳄)、骯髒(肮脏)、襖(袄)、標(标)、補(补)、層(层)、廠(厂)、徹(彻)、礎(础)、導(导)、點(点)、電(电)、噸(吨)、礬(矾)、墳(坟)、櫃(柜)、滬(沪)、際(际)、階(阶)、驚(惊)、糧(粮)、瘧(疟)、盤(盘)、憑(凭)、認(认)、蝦(虾)、樣(样)、爺(爷)、氈(毡)、趙(赵)、樁(桩)、鑽(钻)、槨(椁)、燉(炖)、菸(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