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开心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相约星期二》。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米奇.阿尔博姆。
一、推荐原因
我为什么分享这本书?
《相约星期二》是我读过至少三遍以上的书,之所以分享这本书,一来OSF梦想孵化营的首次读书分享会正好定在每周二,与这本书的书名高度契合,征集读书分享时我立刻想到这本书;二来这本书曾带给我深深地震撼,第一次阅读就使我对生死有了不同的看法,至少对死亡不再畏惧;三来这本书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是一场生命讲座,每周一次,涉及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引发我不断的思考我的人生。基于以上原因,我积极的推荐大家读这本书。
这是一本感动心灵的书!
这是一本获得力量的书!
这是一本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书!
来吧,让我们《相约星期二》。
二、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是米奇.阿尔博姆,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一位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了九部畅销著作,其中我今天要推荐的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文字,全球累计超销量超过1100万册,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
他的另外两本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日重生》也是全球畅销书,值得一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
三、主要内容
梦想破灭后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米奇,已经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他拼命赚钱,却也日渐市侩,不但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加对生活感觉疲惫。某天,米奇在电视中无意间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莫里接受采访,说自己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面临死亡的威胁,冲动之下,米奇找到了久违的老师,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堂特殊的人生课程,每一次相见都意味着别离,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对于阿尔博姆来说,与恩师"相约星期二"的经历是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重读人生必修课的机会。这门课程震撼着作者,也感动并震撼了所有有机会读到它的人。
四、目录
这本书的英文版大约在1995年出版,很快就翻译成各种文字,2015年时这本书的中文版本已经是第20次印刷。这本书比较独特的是没有目录,完全像是一份教学计划,说明了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大纲有关生活的意义,学生:米奇.阿尔博姆,只有一个学生,教师背景,十四周的教学安排,除了提问、讨论、回答,还有视听教学,最后还要写论文——这本书。
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
必修课程
课程大纲
学生
视听教学
教室
点名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视听教学第二部分
教授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教授第二部分
第七个星期二——讨论对衰老的恐惧
第八个星期二——讨论金钱
第九个星期二——讨论爱的永恒
第十个星期啊——谈论婚姻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视听教学第三部分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结尾
五、个人感悟
1. 关于遗憾
米奇.阿尔博姆在毕业典礼上答应莫里说会回来看他的,但转眼十六年过去,如果不是偶然得知老师得了绝症,他不知道还会拖到什么时候才会兑现当初的承诺,也许会留下终身遗憾。毫不奇怪,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我们以为终有一天我们会做到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但不是现在,现在太忙了或者不顺心,等等再说,等着等着就成了遗憾。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这样的遗憾。
阿尔博姆很幸运,他回去看望老师,并能够继续听老师上课,不留遗憾。身患绝症的莫里教授却说自己很幸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来迎接死亡,体验死亡,他提前为自己举办了"活人葬礼",听到了情真意切的追悼词,他争取时间对所有他爱的人说他想说的话,不留遗憾。
如果我们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我们是不是也会尽力不留遗憾?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绝大部分人都活得太匆忙了。
2.关于死亡
你认真思考过死亡吗?你会坦然接受死亡吗?多数人都会回避这个问题。如果你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你会留下什么遗言?
我第一次直面死亡是在上大学期间,一个我视如兄长的好朋友被卷进了炼钢炉,尸骨全无,得知此消息的一瞬间我几乎要失声痛哭,之后的许多天都会做噩梦,想到他那么忠厚善良,乐意助人却死于非命我开始怀疑人生,消沉了一段时间才缓过劲。过了几年另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小伙伴选择高楼上跳下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也对我打击很大。
我百思不得其解,想到死亡就恐惧。多年后当我遇到这本书,我开始了解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最终都要面对,莫里教授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就大不一样了。"
3.关于完美的一天——需要还是想要?
如果我问你怎样算是完美的一天?你会怎样描述你的完美的一天?
临终前几天,米奇问莫里,如果你还有健康的一天,你将怎样度过。莫里想了想说:“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喝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 ,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
在我们看来这是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一天,却是莫里的美好的一天,可是仔细再想想就个人需要而言,这真是完美的一天。和总统共进午餐或是去海边享受奇异和奢侈听起来似乎完美,但其实全是个人实际需要之外的事。
如果用这个问题来问你,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需要的?你分得清两者的区别吗?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这些问题,而总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际的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都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对别人这样说,别人又反复对我们这样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们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我们需要时时思考"我是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现在的一切是我需要的还是我想要的?""如果这是我生命的尽头,我准备好去死了吗?"
4.关于建立自己的文化
生活充满磨难,我们该如何应对?有人移民,有人隐居,莫里怎么应对?
莫里说,你应该建立自己的一个小文化,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无论移居到任何地方,逃避都不是解决的办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如何建立自己的文化呢?莫里教授说,"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说过:"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莫里教授正是这么做的,他不受外在文化的误导,对外在的刺激做出积极的回应,早在他患病患病之前,他就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小组讨论,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自乐,他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咨询,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患病之后,面对日渐萎缩的身体,他选择成为甚至影响这种刺激,他参加电视节目和全世界的人讨论死亡(这个节目录制了三期,真实记录了莫里.施瓦茨教授走向死亡的过程和他的思考),他对昔日的学生米奇.阿尔博姆说:"你来看我,向我提问。"他同意学生记录他们的谈话,他把这本书称作"期终论文"。这篇论文传遍了全世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说:如果说莫里.施瓦茨教授教会了我什么的话,那便是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这种内在的自由感让人激动,更让人感动。
对于生活中源源不断的外在的刺激,我们可以像莫里教授一样选择积极回应的方式,努力成为或者影响这种刺激。
你一生中遇到过这样一个好老师吗?
阿尔博姆是幸运的,他有莫里这样好的教练。也许我们没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位老师亦或是教练。但是,至少我有机会遇到这样一本书,我认为自己很幸运。
你呢?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看过这本书,欢迎给我更多反馈,如果没读过这本书,但因为我的分享愿意去看看它,那么这就是我今天的最大收获,如果你喜欢看电影,读完书还可以去看看根据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感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你还可以去看看美国著名电视节目对他的采访。
附:电影《相约星期二》链接http://www.le.com/ptv/vplay/30959300.html?ch=sogou_sv&fromvsogou=1
有声书《相约星期二》http://m.ximalaya.com/share/album/735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