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有些倦怠了,无论是写作,还是早起。
照例不到五点就醒了,开始琢磨今天写点什么。想了好多题目,却都被否决了。一方面是考虑到早起时间太紧,另一方面就是,我考虑成熟了吗?我写出来会引起什么反应呢?可能在觉察小组,写作完全不考虑阅读者心态的也是没有吧。而真实,才是发自内心想要写出来的,于是,在真实与受众之间,未免会有一个权衡,偏重哪一边,就看自己了。
昨天继续听《活在当下》,再次被触动,往往刻意的学习容易让人身心紧张,而不经意之间的倾听,却因为自然而开启领悟之门。作者写到她上学时从不被接受,到成为大家欢迎的对象。把自己改变成大家可以接受的样子,需要的是一种智慧,却可能离自我越来越远了。就像是你脚踩两条船,如果趋附他人与自我之间距离越大,这种分裂会让你越难受。而这种分裂,却几乎存在于我自己生活的好多场景,每一动念,可能都会设想,他人如何想。
所以说,做自己,很多时候,是自己不允许。想起来孩子早起,我又一次咆哮,我说,我再也不去忍受了。我不想担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我一定要强烈的表达我的感受,那我是表达给谁看?老公噗嗤一笑,说,你这是怎么啦?我竟然一下子轻松,原来,我想要的不过是任性被接受,自己不能任性,就要不断尝试去任性,其实哪怕只有一次,自己内心的弹簧就解开了。其实不管自己在哪个状态,只要不是真实的,就是无法触摸的,对他人也是,那带来的,必然是疏离,隔膜,当然,也有失控。
不想早起,不想继续跟彦蕊的约定。因为发现,我自己当回事,她却照样懒散,而且,似乎更加懒散了,好像以前我俩是默契早起的。这让我想起来一个老人对付几个吵闹的孩子的故事,几颗糖的奖励,让吵闹变成一种付出,奖励机制取消,原本孩子们自己想要的玩闹方式,因为感觉是为别人,竟然产生出很多倦怠,于是,真的偃旗息鼓了。我看到,跟彦蕊的约定一定有潜意识的作用,只是未能清晰理顺。所以说,一个人随时看到自己的需求,而不会不断受到环境影响,是多么不易的事。
喜欢林艳的结束语,以上,一切尽在其中。那么我也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