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日,老街经过池州,闲暇时匆匆游览了一番,作五律《游池州》以记此行:
李杜曾为客,芳踪何处存。诗寻秋浦岸,酒问杏花村。
绕寺钟声远,平湖日影昏。古今同一梦,灯火入吟魂。
诗,即最短的游记,记录了几处有名的池州景点。
一、李杜曾为客,芳踪何处存
唐朝有大李杜和小李杜。诗中的李杜是大李(李白)和小杜(杜牧)。他们都在池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创作了不少关于池州的作品。
池州,别名贵池、石城、秋浦。池州是安徽省的地级市,但是城市规模并不大。早先安徽的中心在安庆,原因是临近长江。长江从九江朝着东北方向进入安徽,第一个城市为安庆,第二个城市就是池州,然后是铜陵、芜湖、马鞍山、南京。
在古代,长江是重要的客运交通要道。因此,池州和众多沿江的古城一样,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经过并留下不少诗篇。
其中,就有李白和杜牧。
二、诗寻秋浦岸,酒问杏花村。
李白写池州的诗篇多达40余首,最有名的就是《秋浦歌十七首》,其中第十五首流传最广: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在池州,只是游历会友,而晚唐大诗人杜牧则是池州的父母官。唐武宗会昌4年(公元844年)9月,四十二岁的杜牧迁任池州刺史,在此地任职了两整年 。
传说,杜牧在池州时,写下了《清明》这首七绝,引起了关于杏花村归属地的争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杏花村的归属,山西汾阳和池州起过争端。如今在池州有两处叫做杏花村的景点,不远处就是著名的秋浦河。
我对于杏花村的兴趣不大,这类景点往往是后人根据故事新造的。但是古人作品中提到的山河湖泊,其地理位置往往与今天差别不大,所以秋浦河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只是杏花村附近的这一段秋浦河,似乎正逢枯水期,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有点令人失望。
三、绕寺钟声远,平湖日影昏。
杜牧七律中,我最喜欢的是《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郁郁葱葱的齐山并不高大,坐落于池州市区内。据说杜牧在池州刺史时建造时,在齐山上造了一座翠微亭,岳飞在池州练兵时登临齐山,作过一首 《池州翠微亭》 :
征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赶月明归。
沿着山脚小路蜿蜒前行,金地藏寺便出现在黄昏的日色中,远望寺庙金碧辉煌颇为壮观。这里除了几个看门人外,并没有什么游人,非常安静。
岳飞诗中有句:好山好水看不足。在齐山脚下有一个比西湖还大的平天湖,据说岳飞曾经在这里操练过水师。令我感到开心的是,这里湖边路可以骑共享电动车,省了不少时间。
骑车穿过一片竹径后,可以在湖中的网红栈道上漫步。栈道连岸处是一座石桥,站在桥上任微风吹面,看夕阳下的湖光山色,很有几分桂林山水的神韵。
结束语
池州虽小,但是历史悠久。这里不仅是岳飞屯兵之地,也是南梁昭明太子编撰《文选》的地方,李白、杜牧、苏轼、王安石等大诗人留下了无数诗篇。
可惜时间紧迫,老街只能走马观花一般匆匆而过。齐山没有机会登临,绕平天湖也骑行了不到一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回到住处凭窗远望,外面已经万家灯火了。
古今同一梦,灯火入吟魂。
诗不甚佳,留作纪念,以后再修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