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比读书重要的事。在做事和读书之间,做事优先。但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新书要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好书之所以要读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心得、灵感和联系。
第一遍是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可。不要追求读得快,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
在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这时候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写作,是个人知识的延伸。它不是书评,它完全是写给自己而不是为了公开发表的。读书笔记的一个重大作用是为自己日后以最快速度重温这本书提供方便,直接看笔记就可以,还有别的好书等着去读呢,所以笔记最好要写到可以取代原书的程度。
强力研读要求读书笔记必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作者习惯完全按照原书的章节给读书笔记划分章节,甚至保留各章的标题。在每一章的开头,用自己的话写下这一章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各章穿起来就形成了系统。——不过,这种内容提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能看出作者的逻辑脉络。
所以读书笔记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让一本书从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成抽象的地图,它的脉络才能变得清晰,看清楚以后,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脉络写出来,就像画地图一样。
如果一个小故事实在是很好,我们也得把它留下,记笔记,是我听说了一个想法之后很激动,必须把这个想法记下来据为已有的行为。好的小故事我们称之为——“亮点”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我们在分析脉络的时候要忽略故事,分析完脉络再把故事带走。
强力研读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要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此书的评论,好像跟作者对话一样,作者的统一做法是把自己的评论全部放在方括号【】中,将来翻阅的时候哪些是书里的,哪些是自己的一目了然。
高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写满了批注。你不可能对说得好的一段话无动于衷。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你还可以写下对作者的质疑和肯定。更高级的批注则是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一本好书的每一张都能让然迸发出十个以上的灵感。也许它突然就解决了你之前一直关注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看似与此书无关;也许你会想着把作者的理论往前推一步。这些想法未必都有用,但是都非常宝贵。因为如果你不马上记下来,它们很快会被忘记。
当你读多的书多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个问题别的书是怎么说的?有没有更新的证据支持或反对这个结论?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真正善于主动读书的人对这种联系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你读的足够多,你会获得一种更难得的经历;感受人类知识的进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是这个说法,而过了几年之后有人另写一本书,引用更有力的证据,把整个结论给改变了。有时候你会赞同这个新结论,有时候你会反对,有时候你必须从几本书的几个不同结论中判断哪个才是最靠谱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说的其实都不对,只有你知道正确答案。到了这个层次,你已经跟书的作者完全平等了。你甚至可以俯视他们,评判他们之间的高下。这时候你又应该怎么办?写篇文章发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