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期,我深深叹服某些家长的高瞻远瞩和未雨绸缪,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的去精选兴趣班,然后十年如一日的焦虑陪伴感同身受孩子兴趣班的所得所获,这样的父母潜台词语言就是:你要优秀!你要让我骄傲!你要让我有面子!关于这个问题,我把自己切换到孩子的位置:是我需要上这个兴趣班?还是你的需要?是我在学习?还是孩子在学习?我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要让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还真的没有必要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我的答案是:是我在寻求合适的机缘让孩子上兴趣班。但一定是他们自己在学习。是让他们多一份经历并且在这些经历中整合出自己心得。这一切,跟我有关的环节,就是找到资源、交钱,接送,评估,决定继续还是终止。
听到的故事
孩子还没有到3岁的时候,每一次出门都会随时遇到参加兴趣班的机会。会收到什么早教英语、什么画画、什么各种乐器的兴趣班。保姆带孩子出去的时候,经常为了拿个气球就把我的手机号码写给人家,然后就各种狂轰滥炸的打电话过来。对待这些电话,我还是接受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礼貌拒绝期,不卑不亢的告诉人家:谢谢推介,暂时不需要。二是愤怒表达期。电话一接得多了,一股无名火升起,直接把电话挂掉。三是诱惑思考期。当身边陆续有人说周末送孩子去哪里上课的时候,又有哪个孩子去参加什么兴趣班又考了级,拿到了证书,我隐约有些焦虑,觉得自己可能还是需要思考一下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情了,思考是从聆听故事开始的。
有一次接待上级检查质量工作的时候,来了一个长相也不大友善、言语比较冷漠的女科长。当时想着还是尽量找个共同话题缓和一下气氛吧,就随意的聊聊孩子。我问她的孩子参加了什么兴趣班,她家是7岁的儿子,参加两个兴趣班,一个是篮球,一个是围棋。当时,我马上很好奇了,这不是主流的兴趣班哦。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她说孩子还小,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是不可能的,选什么,主要还是由家长决定的,“一动一静谓之道”,所以他们决定选一项锻炼体力的,再选一项锻炼脑力的。方向明确之后,就有相应的信息陆续进来,于是也顺利的找到了好老师,然后就一直坚持了好几年。这简单的一席会谈,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认可“一动一静谓之道”这句话。在孩子刚过了三周岁生日的时候,住地附近新开了一个空手道会馆。想想这个机缘还是比较好的,就直接帮他俩报名了,每周两个晚上上课,每次上课一个半小时,有体能的训练,也有动作的学习,有礼仪的指导。走路不到5分钟。
有一次跟一个同事去广州开会,车上聊天,聊到他7岁的儿子参加学习班的故事。他太太也是我们的同事,是一个非常很上进,很认真的好妈妈。同事说:孩子3岁到6岁这三年的时间,所有的周末他从早上睁开眼睛,吃完早餐,就开始奔波在接送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的路上,有英语、画画、架子鼓、美声、朗诵......总之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兴趣班,他儿子几乎都参加过。3年下来,父子无比的疲倦,儿子没有学到什么内容,并对这个好心的妈妈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及愤怒。读小学之后,他终于以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理由,停掉所有的兴趣班,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被救赎的肖申克。后来,一家人也很有默契的不再提起那3年的兴趣班学习经历,一切恍如云烟,更别提孩子学习到什么内容了。这次谈话让我进一步思考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初心:从感受讲,即使无法做到愉悦美好,起码不要痛苦焦虑。从目标讲,有一个深入接受和了解的结缘,在这段经历中学习到某些东西。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留下一些美好的记忆。
过程的历练
孩子练习空手道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经历了白色带-黄白带-黄色带-黄绿带的升级阶段。这期间,他们都经历了严重抗拒,哭天抢地,不肯上课的阶段。最严重的一次,小b哭得稀里哗啦,抱着门怎么都不肯走。我深呼吸了30秒之后,觉得其实什么兴趣班都没有孩子本身重要,不管我觉得自己多么有道理,多么希望孩子能够认真学习,学有所成,有一门专长。但此时此刻,孩子的痛苦感受是如此的真实,这是我希望看见的吗?而且我坚信任何感受都如天空的云彩一样,飘来也会飘走的,情绪处理好了,再处理事情。想好之后,我跟孩子说,我们可以不要学习,不仅仅是可以今晚不学,以后不学也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去跟小伙伴和教练道个别,妈咪也可以跟教练探讨退费的问题,或者直接把费用转给哥哥学习。我不是骗他的,那一刻我确实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孩子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如果这段学习经历带给他的是如此痛苦的回忆,那真的不如别练了。孩子可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和在乎,马上就卸下防御,高高兴兴带上糖果,去到会馆跟教练和小伙伴告别。那天晚上他没有练习,就在旁边边玩边看,没有人强迫他,糖果吃完了,他就高高兴兴的回家冲凉睡觉。接下来几天,我也很忙,没再想这个事。不知不觉又到了上课的时间,保姆带他过去,他也没有反对,就这样坚持下来了。会馆为了留住孩子的兴趣,也想很多方法,设立了武币,完成一次练习,就贴一个红花,表现良好的,就贴两个,表现优异的,就贴三个。凑齐60个就可以让他自己在展柜里面挑选礼物。现在他俩都很有动力去赚武币,每次训练完,就回来告诉我,今天拿了多少个武币,教练是怎么说的,哪个小伙伴又说了什么。再忙再累,我都会打起精神听完他们这些没有条理缺乏逻辑的叙述。
现在的思悟
一是宏观把握,量力而为。受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一直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他们就能自己茁壮成长,最忌讳的就是定模培养和拔苗助长。养育者的懂得、信任、关爱与鼓励就是阳光和水分,孩子需要在不同领域对很多事物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产生感受,从感受中学习,这个过程需要给到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整合。对于兴趣班,我的初心是希望他们有个机缘去接触一个新的领域,让他们得以去经历和探索这个领域的各种情境,产生自己的感受,信赖自己的感受,从感受中总结提炼习得某些有意义的东西。我认可“一动一静谓之道”这个理念,动以养身,静以修心。除了兴趣班,还要给他们留出时间去玩耍,去发呆,去无所事事。所以,我觉得兴趣班的确是一动一静两项就足够了。合计一周不要超过6个小时。如果他有兴趣,自然会利用闲杂时间去精进。比如大b学习了围棋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摆好棋盘,力邀我或者他弟弟跟他博弈。每每他都极开心和有成就感。
二是因地制宜,就近上课。这一点我还是很受闺蜜的影响的,闺蜜夫妻两地分居,长期都是她一个人处理孩子的各种杂事。她又不会开车,于是就在小区楼下帮孩子报了一个架子鼓兴趣班,也是为了有个地方可以展示安顿一下熊孩子,她可以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我觉得兴趣班这东西,没必要为了孩子搭上家长的所有时间和精力,不管是学习空手道还是画画,我都是让孩子就近上课,我有空就自己接送,他们上课期间我顺便去办自己的事情,比如利用这个时间段自己去跑步几公里。有时候是保姆送,他们把孩子送到之后,还能回头做其他的家务事。更加不存在堵车迟到的问题,从一开始就降低交通成本和减少出行焦虑是打持久战的基本保障。
三是把握机缘,顺势切入。受一个学过油画的朋友影响,很早之前我就很希望有机会让孩子学习画画,路过绘画馆很多次,每次问他们是否想去了解一下,他们都很坚定的拒绝。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不要轻举妄动。我从不去评价和批判,兴趣班既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有兴趣就参加,没有兴趣的话,家长还省钱省力。自己从小到大也没有参加任何兴趣班,还是一样茁壮成长,很多领域都是自学成才。完全没必要为了是否参加学习班,孩子是否愿意上课而惊天动地,劳心动气,甚至还影响夫妻关系。某一次,我单独带小b出去散步,经过画馆的时候,刚好有一个电话打入,这个电话聊的时间比较长,他在旁边玩,玩着玩着竟然进了绘画馆,跟老师聊得有来没去的,竟主动要求我帮他报名学习。于是,就帮他报名参加了。也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还很有兴趣的去学。后来,也是幼儿园的老师发信息告诉我,说现在好些孩子都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兴趣班,说孩子们一起学习动力更大,我就顺便帮他们报名参加了,不刻意为之,反而很多都是顺其自然的发生。
四是因材施教,激励突破。虽然他俩是双胞胎,但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一直有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两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比如买衣服,我一定不会买一模一样的,要么就款式不同,要么就颜色不同。我会一次性买10件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T恤,10条裤子,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各自挑走属于自己的衣裤,而且经此一次,绝不会认错,他们比任何大人都清楚哪件衣服是自己的。3岁以后,我就有意识的告诉他们:你们只是凑巧一起来到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同一天出生,但你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个体,可以有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有你自己感兴趣的事。后来在兴趣班时,他们也是如此的呈现。小b的右脑比较发达,感受力强,语言天赋好,很喜欢听故事,很喜欢复述看过的动画片和电影。于是,在幼儿园的兴趣班学习中,我帮他报名了小小主持人,确实如鱼得水。起码每一次上课,他都非常快乐去参加,回来后又有意无意的练习他课堂上学习的东西,一般我都是鼓励为主,不会可疑夸奖,但也不会挑剔找刺。大b左脑比较发达,做事严谨,学习专注,非常喜欢数字游戏,我就帮他报了一个围棋班。他也能够乐在其中,专注认真。
五是引导反思,总结方法。经过这么多年自己的学习,我觉得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门技能的学习都是有规律的可循的,而在这个反思总结出来的思考和方法即使运用到其他领域的学习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的。比如当他们某天垂头丧气的从空手道练习回来后,告诉我,他被一个绿带的大师兄打到鼻子了,非常痛。其实一般都不会安全跨越两个色带去对打,但我还是耐心的问他:”你觉得自己被打倒是什么原因呀?“”因为他长得高大,技术好,力量大。“”那我们观察一下大师兄是为什么力量大?““他每次体能课都会跑了四圈,我只跑一圈,教练还夸他认真”“那我可以看到学习大师兄几个做的好的方法哦,一是要加强体能训练,二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三是回来后还可以再练习一遍动作“。经常这样的对话,还是能够引导孩子去发现他在学习中存在哪里问题,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养育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我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然后要经过很漫长很漫长的培育成长期,到了某一天,我们才有机会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长大的孩子就在灯火阑珊处,但那个孩子是否我们心中理想的,就完全是未知数了。基于此,我们也许需要早早有个信念:灯火阑珊处,有人就可以了,甭管美与丑,甭管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