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老朋友交流,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这要是以前那个固执的我,指定会本能的排斥,并给出不接受的情绪。但今天没有,反而因此非常感谢对方,让自己收获了很多。
今天的话题跟昨天思考正好对立,昨天讲的是给别人提建议,别人不听自己内心的自我说服。而今天则是别人告诉自己,自己如何理解外界的信息。
有一本书叫: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里面讲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人的自尊源于怕死。自尊是一个人活着的动力,每一个具体的人,感受到了给他自身的意义存在,就会相信自己可以存在更持久,更有价值。
这就不禁要思考“自尊”这个概念: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我们所有的自尊都是源自我们生存需要这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受到尊敬就是自尊获取很重要的方式。
这就有点意思了,我们在生存过程中,一旦碰到别人的不认同,别人给予自己的建议,我们就会本能的认为:
自己受到了不尊重,自尊受伤了。
这是正常人的正常感受,而更高频的人就可以称之为玻璃心了。
我们从头算,我们为了怕死而形成的自尊心理,我们为了自尊而需要被尊重。
这逻辑没有问题,但却对于尊重的识别上出了问题。例如就拿别人提意见这件事,这跟自尊的本能反射是冲突的,因此就会出现本能的不听,不接受。即时延迟的理性则会认为这是对的,但为了我们那奢侈的自尊,我们也会表面死撑胡搅蛮差的解释为自己没有错。
这是病,要治。
我们要进步,要成长,首先要源自一个假设:
我们个人能力是有不足的,是有进步空间的。
当别人给自己提建议时,我们就需要深呼一口气,让自己变得透明起来,从进步的视角出发告诫自己:
别人给你建议都是让自己进步的一次输入,而不是获取自尊的一次机会。
前提假设就决定了我们对于过程的认识维度,基于进步的假设和透明思考,就会让一切变得清晰起来,自己不再投入注意力包装那些无效的回击理由,而是学会专注的倾听和思考。
如此,看看身边那些成长快的人,基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谦虚的人,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是假设自己是有认知盲区的,因此就会欣赏别人,接受不同的观点。
记得之前思考过一句话,放在今天的思考里非常应景:
当我们本能不舒服的时候,就是我们能力进步的时候。
做一个成长透明人,内心自律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让自己保持求知的谦虚态,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修行。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