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抱有好奇心,遇事冷静镇定,不心生妒忌和仇恨,言出必行,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有毅力恒心,拥有客观的态度,愿意检验自己的信念等等。
以上是《穷查理宝典》中提到的查理·芒格践行的美国中西部那些略显老派的价值观,任何一条做到都很优秀,接下来试着拓展解读一下。
1.活到老学到老。有这样一位东北大爷,他50岁开始接触健身,每天坚持健身2个小时,70岁开始去健身房锻炼,79岁时便一身肌肉,精神抖擞,还在T台上光着膀子走起了“猫步”。这位T台走秀的东北大爷名叫王德顺,网友称之为“中国最帅大爷”“东北老鲜肉”。他79岁的T台秀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夜走红。
巴菲特的偶像之一罗斯女士,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创始人。1893年生于俄罗斯,23岁时为了躲避战乱从俄罗斯逃难到美国,省吃俭用在地下室开了一家家具店,凭借低价质优的策略,将家具店打造成美国最大的家具城。1983年巴菲特收购时,罗斯女士已经90岁了,还像年轻人一样一周工作7天,每天在店里忙碌。罗斯夫人在95岁时被孙子们剥夺了经营权,一气之下在对面又开了一家家具店,两年后达成和解,巴菲特以500万美元收购,同时和将近100岁的罗斯夫人签订了禁止同业竞争协议。你猜她干到多大年龄才退休?103岁。
年轻人,不要着急,也许你的人生还没开始。
2.对知识抱有好奇心。如果你想变得更聪明,就每天多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马里奥·利维奥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对好奇心这个话题非常好奇,在出版了《为什么?是什么使我们如此好奇》一书后,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结果。他认为,好奇心有感知型好奇和认知型好奇两种类型。好奇心可以通过教育体系培养。比如给儿童上科学课,孩子们总是特别好奇,经常问问题,想知道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不愿试图一开始就教孩子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应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比如恐龙。然后再通过有趣的方式将它与其他概念联系。”对大人来说,也要从兴趣入手,上来就研究那些枯燥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放弃。
3.遇事冷静镇定。网络上一则视频,高速公路上前方堵车,事发时后车行车记录仪拍下全过程,一辆小轿车行进过程中发现前方遇阻,紧随其后一辆大货车全速冲来,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关键时刻小轿车反应迅速,急打方向变换车道,大货车直接撞向前车,小轿车躲过一劫。可以肯定的是,小轿车司机提前有应急预案,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丝毫不敢放松。于刹那间成功逃生。遇事不慌不乱是首要原则,苏东坡在《留侯论》曾有类似表述: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4.不生妒忌和仇恨。妒忌和仇恨是最没有价值的情绪,除了让你心烦意乱之外。李笑来在专栏文章里说过,要能平心静气看得了别人的好,不要因为别人比你更富有、更有学识就心生怨恨,假如你身边的人都比你优秀,那也说明你本身也不差。反之,看不得别人比你好,只会陷入焦虑烦躁,永远有人比你更聪明,财富增加速度更快,比你优秀的人更勤奋努力,这都是正常的,无须庸人自扰。只需横向观察,纵向比较。
5.言出必行。我认为,信守承诺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你跟这样的人打交道省心,没有那么多不确定性,只要答应的事情,就一定做到。不会出现自相矛盾,反复协调的内在损耗。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信守承诺是为别人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
孙陶然是拉卡拉集团的创始人,他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管理和行动准则,其中一条就是说到做到。“说到做到”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需要按正确的方法来承诺和做事,才能说到做到。首先,想清楚再承诺。其次,承诺时留有余地。再次,承诺了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后,做不到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
6.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如何在犯错的时候,把坏事变成好事呢?那就是盯着别人的错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有人问芒格,你怎么保证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对的呢?芒格说自己有个错误清单,每次做决定之前都会看一遍。有意思的是,这个清单上列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学习,愚蠢的人犯同样的错误,不可救药的人执迷不悟。
7.有毅力恒心。毅力是稀缺资源。得到专栏作者熊逸自认为是非常有毅力的人,读书写作也是乐趣所在,当他需要每天更新专栏文章,到后来也吃不消。吴军老师也坦言写作一年《硅谷来信》并不轻松,当然他认为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取决于一个人多么有毅力,而取决于他能不断获得正向反馈和回报。吴军老师说读者的反馈对他继续写下去有莫大的帮助。
很多跑步爱好者习惯跑步,在外人看来,他们很有毅力,很能坚持,实际上是乐在其中,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运动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能使人感到愉悦和兴奋。李笑来经常说,在他的概念里早已没有坚持二字,无论做什么事,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给这件事赋予一个伟大的意义,以此驱动自我,这比靠意志力或毅力可靠多了。
正因为毅力是稀缺资源,所以不能指望你拥有超出常人的意志力。通过反馈和自我激励以及赋予其意义减少损耗,增加驱动力。
8.拥有客观的态度。如何更客观的认识自我呢?答案是让别人参与进来。职场心理学家塔莎·尤里克在她的新书《自知力》里说,一般的自我认知有两个方面:向内探索和向外探索。向内探索的自我认知是自省,了解自己本人;而向外探索的自我认知是正确认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吴军在专栏《谷歌方法论》有篇文章曾经分享过一个工具,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评估,简单说就是一张表格,第一列你自己填写,包括个人的优点和成绩,缺点、失误和不足,然后让朋友看是否认可,他们还可以补充。绝大多数人不一致的地方非常多,说明我们认识到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两回事。可见拥有客观的态度并不容易,知道可能存在的思维偏误有助于自我矫正。
9.愿意检验自己的信念。信念不同于真理,是可以讨论的。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戴维·温伯格博士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分享了他对知识形态和学习方式变化的看法。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是开放的,链接在一起的,人们可以学到知识,知识经过质疑、挑战和检验而变得更好,可靠性不仅来自权威,也来自开放的对话和讨论。本能上我们喜欢和持同样观点的人在一起,但是当我们不愿意接受不同观念的冲击,不希望舒适区受到打扰的时候,就是变得愚蠢的时候。菲兹杰拉德曾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时,保持正确行动的能力。不断检验自己的信念,使它趋近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