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需要变革了】
过去一年,OPPO、vivo在行业的一片诧异声中成为国产领头羊之一,其他厂商在羡慕嫉妒汇聚之下,开始选择走OV的路。面对厂商们在渠道建设上的频频动作,随着而来的疑问是:走OV的渠道布局之路,是否就能让自己成为下一个OV?
一、OV渠道布局之路看点解析
OPPO、vivo 在线下渠道的线下渠道的领先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会遭到动摇。核心原因在于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管理。
1、共担的利益体。
ov内部人体系——工厂、省代、地/县包,完成了制造到分销惊险的三级跳,从而确保价格控制与窜货控制等管控体系能有效落实。
2、预见性的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
OPPO、vivo能够成功,核心依旧在于产品,是其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虽然,在OV的主力产品上,看不到诸多炫目的参数,但是他们的产品逻辑则是实用主义,以消费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而当下消费者最为关注便是“快充、美颜、拍照、续航、存储空间”, OV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消费者需求满足。这种实用主义,也使得其产品在消费者的长久使用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有着高复购率和推荐度,培育了高用户忠诚度,ov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而这才是他们成功的核心要素。
3、终端渠道的盈利模式。
渠道门店成本三高一低(房租高、工资高、税负高、商圈分散坪效低),为此终端渠道纷纷转嫁成本,其中终端零售的收益1/4来自于柜台广告位等位置的出租,1/3来自于运营商的业务酬金,只有1/3多一点是产品差价。Oppo与vivo本质上是租场地的零售模式,他们的巨大投入无疑迎合了目前这种盈利模式。
二、手机厂商的2个起点之选择模仿OV模式有其合理性
厂商选择布局线下渠道,的确具备诸多的合理性。无论是从销量占比分布还是消费者的直观体验优势来看,线下渠道在当下都有着诸多优势,在渠道销量占比上,当下线下渠道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销量数据上看,国产市场,在线下渠道占据优势的厂商,获得了更佳的销量数据,在国产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也是国产纷纷开始学习OV建设线下渠道的原因所在。
最关键的是手机厂商看到了在众多模仿者并存的市场环境中,被模仿者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在渠道规模上日益扩大。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核心在于被模仿者占据了消费者的认知势能。简单的逻辑是:厂商的蜂拥而至跟随某一厂商,其传达出的信息显然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是潮流的引领者。那么,假设你是消费者,你是更乐意选择潮流引领者的产品还是选择跟随、模仿者的产品呢?显然,消费者会乐于选择潮流引领者的产品。
三、手机厂商的2个起点之聚焦自组织生态能力
之所以将“自组织生态能力”形容为手机的下一个起点,原因在于这一思想已经渗透到手机的供应链、渠道、软件生态等一系列环节中,并与传统形态形成了显著差异。
在巨头林立的国产手机市场中,不同厂商有着不同的优劣势,OPPO、vivo在线下渠道上的成功离不开近20年的深耕,与线下的一二级代理商形成了强大的利益共同体。相比之下,小米、荣耀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对互联网渠道和电商平台有着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这些都是决定手机厂商渠道策略的参考。
而作为国外手机市场的代表,在苹果自身遭受盈利压力时,逼迫供应商降低元件或服务价格成了直接选择。但,随着苹果出货量的下滑,不少供应商正在谋求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如富士康加强了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合作;同时,前不久高通起诉了苹果的四家代工厂,再次给供应商敲响了警钟:在苹果的强势和命令下,四家制造商不惜拒绝履行与高通执行了近20年的协议,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商业风险。
综合而言,按照自组织的原则,渠道商应该具有自治的特性,没有强制的中心特性。简而言之,给渠道合作伙伴赚钱的机会,使其愿意进行合作,愿意加大投入。
四、手机厂商追逐差异化的1个契机:AI?
作为2016年最为火爆领域的人工智能,对于嗅觉敏锐的手机厂商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有待攫取的金矿。
现有的交互方式是当下智能手机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拥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无疑增加了手机功能的维度。对于手机厂商而言,人工智能或将成为走出创新困境、打造差异化优势的重要发力点比如美图将AI用于智能美颜,未来AI将会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就目前来看,部分具有前瞻性目光的手机厂商已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1.利用人工智能改善交互。2011年出现的Siri大概是人工智能的最早尝试,随后诞生了Google Now、Cortana以及国内的讯飞语音助手等诸多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Siri等智能语音助手并未完成改善交互方式的使命,至少并没有太多人将其与人工智能的概念捆绑在一起。不过从手机厂商近期的动作来看,这一现状或将有所改善。三星收购一家名为Viv Labs的公司,除了能与人进行复杂对话的虚拟助手,Viv的后端系统具有编程的特性,能够更加了解用户的意图,随时创建程序来处理任务;荣耀Magic描绘了相似的应用场景,同样在语音助手之外,试图通过感知与深度学习,记住用户的习惯行为。
这一系列手机厂商们的动作,无不说明诸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应用在智能手机上,以打破触屏交互带来的瓶颈。
2.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体验。除系统层面的改进,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用户体验业已成为手机厂商塑造差异化形象的重心之一。华为利用AI功能在动态内存压缩、实时资源清理等方面进行尝试,以提升系统的流畅度;魅族在Flyme 6系统中加入One Mind,通过观察并记录用户日常使用习惯,包括应用、游戏的使用频率以及用户的作息习惯等,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美图T8手机将人工智能加入到拍照过程的使用体验当中,通过识别人脸、性别、年龄等信息,为用户制定专属美颜方案。
面对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趋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打磨差异化的功能,恰好迎合了手机厂商摆脱产品同质化的需求。不过,当所有手机厂商都蜂拥而入的时候,如何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研究显示,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关注手机的使用体验,对手机参数、性价比等越发的不敏感,一二线城市更关注手机使用场景,HomeKit、闪付等等。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盲目占领渠道的同时,手机厂商还应回归到产品本身,在用户体验上如何围攻三四线用户,在使用场景上怎么赢取一二线用户的青睐,人工智能都是不可错失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