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当我们想去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会想到别人会怎么看,我们的内心似乎很害怕别人的眼光和批评,想着别人可能的评论,我们连行动的勇气都没有了。可这其实是小时候养成的一个习惯,作为成年人的你,不应该再受这种思维模式的限制了。
小时候,每当我们做了惹父母不高兴的事,会受到惩罚,挨骂或挨打。而当父母认可我们的行为,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更多的零食或者玩具。于是我们都想得到父母的爱,因为得到表扬,让我们身心愉悦,而受到批评,我们会伤心难过。在我们眼里,得到父母的爱成为了我们小时候生活下去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我们为了争取更有利的生存环境,言行上都会按照父母的标准来打造自己,所以我们从小就养成了看父母眼色行事的习惯。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每当内心有情绪,想找妈妈哭诉,想得到妈妈的认可。可妈妈看见哭哭啼啼的我就反感,她会皱着眉头指责我。我内心多么希望可以得到妈妈的爱,可我在她眼里看不到爱,只有厌恶,我害怕妈妈离我而去,抛下我,不管我了。
她的言行让我以为她讨厌我,虽然以现在作为成人的眼光,知道大人也会有自己的恐惧和害怕,这样做并不是不喜欢我。但小小年纪的我,当下的感受是:只有表现好,妈妈才会喜欢我,表现不好,没人会喜欢。
于是,我的行为表现尽量按照妈妈的喜好来打磨自己。每当与她的标准不符,我都会在心里排斥自己,不喜欢自己,她的那一套评判的声音也渐渐内化成了我自己看待外在人事物的标准。
因为得不到,内心缺乏,就会越想要。从小大脑已养成习惯,会不停的关注自己的言行能不能得到父母的爱。长大后,做一件事情之前,大脑会首先想到别人会怎么看我,我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人前尽量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每当不好的一面让人看见,我都会在内心里批评指责自己,这让我痛苦,与人打交道,深怕自己表现不好,言行上都小心翼翼。
而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每当自己内心想要一件事物,却又不敢去要,害怕别人的指责。头脑中的习惯性思维模式挡在了我与想要的事物之间,限制着我的行动。
而只有明白,现在的我长大了,可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外界的认可与否并不会对我的生存构成威胁。因为小时候失去父母的爱,我们会活不下去。可头脑却还在重复着小时候的模式,但只有认出自己从小的思维惯性模式,才能切断凡事想要别人认可,害怕被人批评的习惯,也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