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现风
在“疯狂背书”的故事结束后,又过了几天,我生病了,组委会的成员来看望我,进门之后孩子们焦急中带着担心的心情询问我的病情,等孩子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之后。
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给我汇报:“老师,你说的不要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背书,适量的调节,科学地背书,这一办法,在我们的教室内行不通。”
我眉头一皱,不解地问:“为什么?”
组委会成员之一讲:“如果我们组不背书,其他的组都在背书,我们的组员不肯干。”
“我们组的组员说,连最能加分的背书项目我们组都不做了,那我们组怎么把考评分数提上来呢?”另一个组长说。
“我们组如果连背书都不背,又凭什么能争取到‘月冠军’甚至‘学期总冠军’的称号呢?”又有一个组长说。
“如果我们不接应被考评组背书,他们组就会告我们组的状。”其中又一个组委会成员说,其他组的组长跟着点头。
“告状?这个我到从来没有领教过,不存在、不存在。”我瞪大眼睛又一边摇头一边讲。
孩子们有点激动地说:“不是在老师你哪里告状,在考评组哪里告状,考评组会给组里扣分的。”
我心里一下乐了,心里想:“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此时的我,大致理清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在我们“班级小组化管理”的评价体系下,各组为了夺取“冠军组”的称号,虽然其他的加分项目也很多,但都有局限性,只要做到位了,都可以加上本项目的满分。但背书这一项目就不同了,只要组里的组员们肯努力,多背书就可以多加分,加分弹性大,各个小组也正是看准这一点,所以课余时间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地背书。在背书的过程中各小组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而我希望的孩子们科学学习的方法,被竞争的氛围淹没了。我心里在琢磨这个事情,学习激情是被挑逗了起来,但学习的效率还是要讲究的。孩子们的思想工作还是应该从“组委会”做起,因为毕竟他们才是班级小组化管理中的“核心力量”。
于是,我开始慢慢地询问组委会:“大家来学校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考取理想的高中,为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基础。”组委会成员毫不思索地讲。
那么我继续问:“大家这么‘疯狂’背书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在中考能实现自己心中的中期目标。”组委会成员之一说。
“那么大家是想在这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场上打‘效率战’还是‘疲劳战’。”我紧追着问。
组委会成员脱口说:“当然是‘效率战’了。”
我一看时机到了,马上说:“我们能不能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学习才能使学习
效率更高?”
组委会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接下来大家一起讨论、分析,目前大家认为较“科学”的背书方法:单周一、三、五背书,双周一、五背书,其余课余时间一律休息。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商量结果是:先尝试,再总结是否更加适合大家,我们一边尝试一边总结更适合大家的方法。
尽管如此,我在心里还是被孩子们“疯狂背书”的学习激情所感动着。
虽然评价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方式或者手段而已。但是,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采用合理的评价会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潜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知难而上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评价循环的良性激励就会有所体现,进而转化为自身学习的动力,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作用对于学生往后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