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阅读,继续跟大家分享文章,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今时代,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投资的首选热点。然而,透过这种投资热潮和消费热潮,我们可以看出有教育投资多少存在着一些盲目性,有些家庭甚至已经走入教育投资的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误区中,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教育的效果与投入成正比
这是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教育投入与孩子将来的出息成正比。为了孩子的将来,他们不惜放下尊严,到处托人、找关系好不容易把孩子弄进了重点,即使是交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和赞助费也没有异议。其实,一些“重点学校”完全是单纯追求升学率,他们采用题海战术、加大学生作业量、甚至牺牲学生休息时间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学生分数的上升是以体质的下降为代价,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花钱上这样的学校不仅对孩子没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盲目的让孩子上重点,孩子可能会因为成绩与同学差距较大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出现越自卑成绩越不好的恶性循环。所以,家长应该理智的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尽量避免花钱多见效少的尴尬出现。
2、认为家庭教育投资可有可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尤其是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要的教育投资,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化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有些家长只重视物质享受,有的甚至麻将成风,赌博成瘾。母亲是孩子的镜子,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子女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化氛围,这样就会对孩子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正确的影响。
3、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一误区主要表现在有孩子上大学的家庭,许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不让孩子感到比别人差,往往宁愿自己在家省吃俭用、受尽辛苦,也不肯让孩子受半点苦;对于孩子要钱的要求从不拒绝,时间一长,就会养成孩子花钱没有节制和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所以,即使很爱孩子,还是应该依家里的经济条件供养,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就应该合理控制孩子花钱,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4、觉得上大学花钱最多
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积攒教育费用就是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他们认为大学里需要用钱的地方有很多,所以只要孩子有所求,家里会很爽快地掏腰包,他们认为这是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为了提前积攒这些钱,有些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他们不知道,上大学时,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成年了,有能力自己负担一部分自己的生活费。而高中时期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平时的教育投入,很有可能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高考成绩,甚至间接的影响到他的将来。因此,家长应改变只重视积攒大学费用的想法,适当的加大早期教育的投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才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长的辛勤付出才会收到期望中的效果。
5、认为对孩子投资越多越好
孩子除了接受学校教必须支出的费用外,社会特长班费用、双语班费用、夏令营费用、家庭教师酬金、化娱乐费、营养保健费、复习资料费等,都得由家庭来承担。这些钱该不该花?花了有没有用?对于这个问题,做家长的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社会特长班费用,如果孩子一无兴趣,二无天赋,因望子成龙、赶时髦心理而强迫孩子参加,花了也等于白花,甚至还不如不花。再如各种各样的营养滋补品等,花费不少而成效甚微,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其实,营养保健最安全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一日三餐的食补,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中,家长能做到两点即可:一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使各种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防止高蛋白、高脂肪;二是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排食、饱食、零食等。大量事实证明,家长不必花太多钱而同样能使孩子吃好,使孩子更加聪明健康。
6、认为投入金钱比投入精力更重要
有些家长天天忙着赚钱,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他们认为只要努力赚钱,孩子想要什么就能给他什么,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好的环境和经济保障就行了。实际上,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健康成长,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精神方面的关心。当孩子处在个性形成期和心理以及生理变化的青春期时,会更加需要家长的关心,这时父母应该用爱来代替金钱,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使自己和孩子心间的距离拉近,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用多少金钱也买不来的。所以,家长即使生意再忙,也要适当的抽出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明白到为人父母的艰辛,懂得更多的为人处事之道。
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单身贵族还是新婚燕尔的二人世界,都在为购房和买车做打算,然而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购房和买车都是长期的投资项目,因此,合理地做出对房产和爱车的购置规划,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在萌生这二者的购置愿望后,先要理性的分析一下自己的家庭是否真的需要对二者实行购置计划,要切实做到理性消费。经过分析后,如果认为自己的家庭具有这两种消费需求,那么接下来不仅要对自己家庭的收支状况和资产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和长远的分析预测,还要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家关于房产和汽车的一些相关政策做出正确的解读,以辅助家庭的购房买车计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