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洛城的夏天姗姗来迟,却如此猛烈。入夜后的热气还没有消散,好在有些凉风让人可以沉静下来完成我拖延了好久的“读书笔记”。
每次写读书笔记,其实也算是对最近的日子的小结和复盘。过去的一个多月,努力学着和情绪相处,和自己独处,把生活安排得尽可能的井井有条,又或者不可避免的有些千篇一律。听了很多书,面对了很多情绪,用一些方法让自己专注比如冥想,比如和自己对话。
面对情绪
过去的自己,将可控和不可控混为一谈,以为的顺其自然面对的方式实则是被动接受,所有情绪来源不明,随心所欲的接受开心和悲伤的弊端就是被裹挟着自行体会,因此容易深陷在不可控的部分。《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我深以为然的概念就是“课题分离”,将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区别对待,这样可以将精力更合理有效地分配给可控的部分,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沉浸在某种情绪或钻牛角尖的境地。关注当下,不仅仅是所有感受和情绪,更应该是可控的部分,可以让状态回升的部分。这样的选择会更加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可以减少一定程度对不可控的焦虑而更加合理分配精力面对可控的部分。
可能不太准确,在学习哲学简史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试图弄懂康德的哲学,依然只能停留在表面。既然心理学的源头是哲学,我也就大胆的将最近的体悟通过可能不恰当的比较记录下来了。康德通过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和先验理性论以及对现象界和自在之物的区分,向人们展示了他温柔的哲学家探索自由和道德的追求。“课题分离”其实像极了康德为了给知识划界而区分现象界和自在之物。康德让自由因和因果律在各自的领域和范畴中互不干扰,便可以解决很多矛盾。同理,人之所以会陷入情绪便是由于没有为自己可控和不可控之间划界。情绪不分好坏,当失落的情绪来临时,面对和接纳它,不要奋力抵抗,试图用旁观者的眼光来找到情绪来源,分清这部分是否可控是否是自己的课题,然后控制可控的,和不可控的相处。我不断告诫自己,不可能事事顺遂如我所愿,生活的活泼感便是潜藏在生活之下的不可控和所有突如其来,如果一下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和没有烦恼,这样的生活是否也太没有能量和活力了。“与天、地、人斗其乐无穷”的乐字可能也说出了要学会相处而不是彻底断绝一切不安吧。不要对抗,不要轻易对抗。对抗是为了产生新的体验和刺激,不对抗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学着将情绪聚拢收起,任其来任其走。
练习控制
坚持运动和健身是我不热爱自己时自我拯救的方式,我常告诉自己,我还有汗可以流。从健身这件事上,我学到两个自认为重要的课题。第一个就是“finish it strong”,每次想要放弃或者虎头蛇尾时,就会对自己说,都弄到这里了,再没有力气也往前再挪两步,并不是每次都能让我挺到最后,不过对“烂尾”的厌恶也足够支撑我往前一点。第二个便是最近练普拉提新得的感悟就是“control”,就好像你在做腹部训练时,教练会让你慢下来,感受腹部肌肉在发力,你并没有因为惯性让你的腹部在收缩,而是缓慢的控制,这个时候,你的呼吸会变得急促,你对身体的感知会更加敏感,你觉察到你腹部在撕扯,或许你的双腿或身体其他部位已经开始抖动,这个时候,一呼一吸间,好像一切都变得缓慢而专注。这种控制并非是你掌控一切试图让所有的事情都如你所愿,而是沉静下来觉知觉察当下的自己和自己的状态。你学会控制便可以更加专注,便可以更加清晰的分类,探知情绪的源头,分清可控和不可控,也只有将物品放去该放的地方,整洁带来的舒适感才会出现。《断舍离》里面讲的可能更多的便是对心灵的整理吧。不想表达自己有多不喜欢《钝感力》这本书,但是钝感力三个字却有它自身的力量。保有顿感,可以释放缓慢,可以让自己多一层免疫系统,当突如其来来临时,让慌乱来得慢一些。
关于自由
我常常想要心灵上的某种自由,一种洒脱轻松的状态。在康德看来,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对某种必然性的遵循。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纷扰中,重建和打破中,不停建立和修正内心的秩序,或许才能找到我想要的自由吧。自由余生不该只是浅层上的洒脱,这种洒脱该是在由内而外形成的秩序和规则下展现的,那种必然性和相信,对知行合一的遵守。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自由和自主的选择,自由是以理性为前提,遵循理性自身的必然性,遵循“我之所以为我”的“自我命令”,“我应该”的目的,在此间一点点探索和寻找。 Set up your own rules, follow it, fix it and follow it again. 直到有一天,不会被外界轻易扰乱,哪怕扰乱,也依然可以快速修复和重建。在日积月累的有意识,有觉察,有思考的生活中,逐渐学会合理的对抗和观察,始终有plan B去应对突如其来,始终多一个角度看问题,对“傲慢”谨慎且小心。不偏执,始终保持觉察自己和这个世界,学习游刃有余拉近和拉远自己和自己的距离,自己和世界的距离,这或许便是我追求的私人订制般的自由。
脱身
对于常常陷入焦虑,不安和自我怀疑的我来说,“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中的人便是我自己。总有那么个时刻,就想当条咸鱼,毫无目的瘫在那里,管他什么控制,什么自由,什么以后,自以为是的感叹着自己已经足够努力,活在自我感动当中就此一生也便罢。可有总有那么些时刻,比如刺眼的加州阳光开始晒得肉痛,咸鱼也想起来跳两下,不想再逃避,而是面对那些我被动接受的一切,不停改变和不停探寻。我想活,尽兴洒脱地活。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哲学教会我的便是脱身的能力吧,学着服从自己的理性,不沉浸在泥坑里,不自怜,让自己的动机更纯粹简单,让生活更纯粹更简单。黑格尔的辩证思想于我也没有那么深奥,那股在正反合之间不断盘旋上升的力量,也刺激着我去相信思考和改变的力量。
You can't expect everything goes well as what you wish without any actions.
继续修炼,读书和运动,我并不知道这些我似乎有些享受的“无用之事”能为我带来些什么,至少让他们拖拽我缓慢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