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分享。沉淀自我的方式是读书,锻炼自我的方式是实践。读书《2~6岁儿童绘画与心理发展》第二章第一节之2~6岁儿童绘画与绘画心理分析。读书摘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绘画是一种图形表达,它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儿童心理世界的“认知地图”。儿童绘画不但可以描绘儿童认知的过程,而且能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这些特征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在儿童的绘画中。早期的儿童绘画不仅表现儿童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表现他们的思维或者记忆形象,他们就像小小艺术家一样,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经过大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一,儿童绘画的本质。
在2到6岁孩子们的世界里,有一项“工作”贯穿于他们心理成长的这个重要过程!这项“工作”就是画画!
为什么要用“工作”这个词呢?试想想,在孩子们的游戏世界里,有多少游戏能像“画画”一样,令其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就像对待自己喜欢的工作一样呢?当然,前提是你得爱上你的工作。
事实上,孩子们天生就是画画“高手”!
2岁左右时,你给孩子们一枝画笔,他们就会拿起来,开始漫无目的涂涂画画,比如画一些垂直和“之”字形的折线,哪怕是在纸上画一个点,孩子们都会乐此不彼!对孩子们来说,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图形,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孩子3岁时,孩子们“绘画技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开始能画出轮廓和形状了,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十字形等。
在4~5岁,孩子们开始学会组合了!他们能把各种形状的图形组合成更复杂的图案,会开始画太阳、房子、人像了,还能对着自己的画细细碎碎念一番,这是多么大的进步!
到6岁左右,孩子们还能通过绘画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用一幅画来表达“”我今天不开心了”。这个时候,绘画变成了孩子们表达情感的工具。
透过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绘画对孩子们而言,不但可以记录生活、表达认知,而且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感受。当孩子们充满好奇的观察外部世界后,他们会展开联想或想象,通过自由涂鸦或绘制作品的方式来表达对外界的感受与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便是儿童绘画。
儿童绘画不仅可以让儿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还可以体现出儿童心智的发展水平。儿童绘画能力是受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影响的,他们在不同阶段对图形的认识和表现反应出他们的认识和感受力的差异。
二,绘画心理分析简介
所谓绘画心理分析,是指分析师从画者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比如线条、图形、颜色、构图,主题及画者的表情和言语中捕捉到的线索,经识别花咋的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状态、个性特征等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
绘画心理分析的研究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20世纪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开始兴起,绘画开始结合心理分析,以一种艺术治疗的形式呈现;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研究者巴克和哈默先生提出了“”房树人”的绘画投射测验;20世纪40年代末,凯伦.麦克伏出版了《人物画的人格投射作用》一书,探讨了人物画与人格特质方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伯恩斯和哈佛德.考夫曼指导孩子们进行一种家庭动力的绘画,并于1970年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一书,动力元素引入了绘画测验之中。
随着绘画心理的研究不断深入,绘画分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除了传统的“房树人”绘画主题之外,还发展出了更多的主题,对绘画的解释也越来越丰富、全面,从传统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到现代的人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格式塔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都可以作为解释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