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源起
永澄大大的公众号日更启动了,迫不及待的追文,做了结构化笔记,并结合自己2019年的期待--提升情绪管控能力,做了应用。下面请各位看官准备好小板凳,马上开始!(然后发现,其实没观众,哈哈。。)
1. 结构化笔记
2. 之前和现在对模型应用的区别
2.1 之前的我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这个模型在我刚刚认识大大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模型。
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最开始认识大大,是参加了思考快与慢的共读群。大大和我们共读第19章的时候,把第19章做成了一个结构化的流程图,当时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有很多书里面没有表现出来的意思,他都参透了,然后以一个非常高维的方式去建构那个流程图。
在建构的过程中,他提到了“道术器用”这几个字,那时我还不知道是哪四个字,大大回答了我,并且要我去看模型库,了解一下这个模型具体是什么。
我把这个模型的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而且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做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到自己办公桌的那个壁板上面。
那时的我完全没有理解这个模型的意思,同事过来跟我聊天的时候看到我贴的笔记,就很好奇的问我这是什么东西,可是在那个当下,我却丝毫解释不出来,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懂。
早期在读大大的文章的时候,我常常对那些原理、价值观、假设、基石类的东西特别好奇,常常很努力地试着去参透那些东西。现在想来,其实我就是生嚼硬咽的,很多道理都不懂,感觉上是了解了,但其实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究其原因,我从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因为道术器用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人们的认知是以从下到上的方式开展的。要先在生活实践中萃取经验、形成工具(器),根据工具再指导实践(用),长此以往的训练,会建立相应心理表征(术),整合不同领域的心理表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道)。
2.2 现在的我对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现阶段,我还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大多数时候,只是依靠工具,用在生活中。但至少方向对了,现在做事情更注重的是去做、去实践。记得一年前Sunshine同学就已经和我说过,不管怎样,要先做,先试错,这样才知道到底问题在哪里,才可能改变。
为什么我们要使认知升维呢?因为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大道至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抓住事物的本质看问题,不再把眼光发在表层繁杂的事务上,而可以更聚焦,可以发现规律,可以更形容淡定,也可以更自洽。
我在自己设计工具表单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话术,也就是要靠什么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觉察,让自己在实践中把它用出来,并能不断的迭代。
3. 模型在情绪管控方面的应用
3.1 器&用
为了提升情绪管控能力,我设计了情绪按钮表单,表单一开始长这样:
可以看出,这个工具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也就是在器和用的层次。
3.2 术
结合认知层次模型,我开始反思,似乎已经可以把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放在这个表格里面,比如,增加了两个话术:你期待的是什么?现实是什么?你现在关注的是什么?你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这些话术背后的逻辑是,你想要成为怎样的自我?链接到的是be to do模型,对应的是期待,也就是大概念。这样就升维了。
此外,在情绪按钮这个表单中,我还加上了两个模型:白兔爱肥鹅和排毒润肤霜。
这两个模型给自己的更多是信念方面的支撑。在做情绪按钮统计的时候,我可以一下看到这两个模型,然后默念几遍,并在语音写作的时候不停把这些信念/主张说出来,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信念会内化成我自己的,每次遇到问题时,都会自动跳到脑子中。
现在,我的表单变成这样了:
此时,我的情绪按钮表格,到了术的层面,我开始关注情绪背后的信念了。
3.3 道
进一步,就要升维成道了。可是目前的我还没有这个能力,于是我就把大大的永澄说成长里面的内容搬来了。
大大提到了我执、法执和空执。
我执,是指很多人没有办法分清,对一件事情的评价和对一个人的评价。他们没办法很好的把自我的边界划清楚。他们常常在听到客观事实后,认为是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其实,可以使用3F倾听法中的事实、意图和情绪帮自己理清)
比如,今天你迟到了,这是一个事实。但具有我执局限的人,会陷入到情绪中去,他会觉得说出这话的人在否认他,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拖沓、没有责任感的人,而对方只是说了一件客观事实。
法执,指的是被规则、观念等限制住。比如,中国比较宣扬中庸之道,这样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价值观会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人的日常行为。这些规则、观念有时会限制我们去了解真实的世界。而当信念与真实的世界发生矛盾的时候,情绪就自然会跑出来。
空执,目前有些超出我的认知范畴,我觉得似乎和空杯心态有些相关,但因为不是特别理解,就不展开来谈了。
4. 总结
1.任何和认知相关的东西,都可以往道术器用四个层次上套,越往上越高级。
2.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路径要由下自上,并提醒自己,适度深挖,可以更好地让自己打开认知边界,更本质、更真实地认识世界。
3.任何模型都要用出来,除了用在情绪管控方面,还想用在工作的投资决策支持方面。
期待自己可以更好地应用认知层次模型,期待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