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真的有空,你也不会来了。
和去年同一个时间,做着同一件事儿。
电脑重复播放着朴树那沧桑版的《后会无期》,而自己则在苦逼的码字。
不同的是,网易云音乐替换了QQ音乐,而我也在写着自己想写的内容。
关于《后会无期》这部电影所有的讨论争议应该都平息了吧,现在能想起来的也只有一句话:
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今年寒假的时候,在长葛,让那个女生送我到车站,她说不要。我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唯一一次在长葛,不知道她有没有从我那“自大”的神情中看出来那丝苦笑。
走的路不多,见得人不多,看的书不多,但是想想大学里面自己为了多去一些地方,多看一些风景,不管是要好的朋友,还是萍水相逢的友人,自己最会习惯的说上一句:
以后有空了,我再来找你。
想想这也是家长教的吧,最基本的对人的礼貌,或者从其他什么地方学来的。但是用起来真的很顺手,虽然每次说的时候,在内心的最深处,我都会反问自己:真的还会有空么?
大学三年一晃而过,以后有空了真的变成了永远的以后。
总会有新的人出现在路的前方,总会有新的地方在召唤着,而我们在不自觉间就已经变得淡定了,变得释然了。
不再会对景区里面乱涂乱画的人加以道德批判,因为知道了他们可能只是玩儿的太开心了忘乎所以,也可能是以前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不再会对身边的人更迭而变得那么忧伤,有些人总会离开的,另外一些人总是要来的,有些人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你的错,另外一些人总会默默的支持理解;
不再喜欢用语言去解释那么多了,认为你是错的人,你永远都是错的;
······
不是变得世故,也不是变得冷淡。社会的复杂多变不是自己身体里那丁点儿细胞可以全部处理掉的。看透那些表面的浮华,还是会坚持既定的方向,在能够给予的时候给予,在能够妥协的时候妥协。不是让生活让社会抹去了所有的棱角,而是寻到适合自己的环境场所,落地生根。
我相信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与一些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聊天时,特别是一些大一的学生,总会从他们身上看到当初自己的些许影子,想想当初的自己也是那么的坚持、坚定、坚信自己绝对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但是自己真的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敢说是成熟,也不敢说是理性,只是明白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不喜欢给他们什么建议,也不喜欢去否定他们的什么,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到达我现在的心境,而早晚有一天他们也会超过去。
我发现自己慢慢变成了那个被“以后有机会了”的人,我从那些形形色色的眼神中看到的有厌恶,有迷茫,有欣喜,还有 年轻。
我是多么的想说一句:不要再把这句话说给任何人。
但往往都是语塞喉中。
终究,我还是那种孤傲的风格,在多数人看来,问题都在我。
愿我们有梦为马,随处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