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后在公司多加了一会班,路上花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回到租房楼下已经是近9点了,于是顺着惯性来到了经常光顾的那家小餐馆,走到门口的时候,因为干净整洁而显得宽敞的座位上所剩只有两三位顾客了,很少在就餐这件事情上犯选择困难症的我照着菜单点了一个干豆角肉沫饭,服务员告诉我,这个菜没了,于是我又选择了另外一个,服务员抱歉地说,我们大部分的菜都没有了,要不你看考虑一下面食怎么样?中午一个人去吃的面食,晚上确实想吃饭。于是我出来了,来到了另外一家经常光顾的小吃店,结果结局跟前面一样。这种情况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不得已,回家以水蒸蛋和酸菜、罐头解决了晚饭问题。
我所在的社区远离深圳繁华地带,按几年前的概念来算,属于关外。近在楼下的小餐馆大多是管理比较传统的模式,我刚搬到这的时候试过几次,就再也不想进去了。从今年年初新开了一家长沙米粉店,开业的第一天就把我吸引进去了,装修极简清新,店员全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穿着合身的白色体恤,显得精神有活力,在整个街区甚至有点格格不入。对于这样的另类,我当然不能放过,刚开始的时候菜单数量很少,记得不超过10个,人均消费大概在15-25之间,可每一个菜都是小炒,配一个现做的豆腐汤。虽然不及家常菜,可在的小餐馆花这个水平的价钱已经非常划算了,最重要的是,我坐在里面的就餐体验非常好。上个月,开始有了第二家,装修风格和菜式内容虽然不一样,可就餐体验有过之无不及,还设置了很好的音响效果,轻音乐、钢琴曲,甚至还有古典音乐。
这两家店目前都很少遇到顾客爆满的时候,但每天的来用餐的人数基本都相差不上下,多去几次之后还经常可以看到熟悉的面孔。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人群。平安夜的时候还给到店就餐的顾客都准备了一个礼盒装的苹果。
回到文章开头我遇到的情景,在这两家店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哪家餐馆会有你点了而没有的菜,虽然你有时候吃到不新鲜的食材跟老板反映,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给你解释,说“我们都是今天新鲜买的”,但真实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有生意来了不做才傻子。而这两家的服务员真诚地告诉你“我们这个菜今天卖完了”,不用任何解释,我就知道了,你们真的每天都是新鲜的食材。
从去年开始就在提“消费升级”这个概念,总结的关键词就是高性价比、买点好的、注重体验。我除了在知识付费,以及网购有所体验外,身边的线下服务真不太明显,但这两家店在楼下的出现让我有所思考。
第一、专注做好产品和服务,但不讨好客户。从每天限量就大致知道产品的品质一定不会差,店面的装修,以及服务人员的精神面貌大大提高你的就餐体验,但老板和服务员都不会低姿态讨好客户,提示不要多点浪费等要求。
第二、不急着马上扩散用户,而是经营好老客户。开业当天没有放大的音响、门口摆放的花蓝、甚至散发传单,优惠券等,只以自己独特的面貌呈现,吸引那群喜欢他的人。用市场营销的术语来说,叫精准定位投射目标市场。
第三、不是一味地为了赚钱。在就餐的时间段有足够多的差不多固定人群消费,九点多钟所有的菜都基本卖完了,可以早早地打烊,早早地休息或是忙其它事情,而不是像其它店一样,每天剩下一大堆的菜,一直守着陆陆续续前来的零零星星的客户,生意没几单,时间却耗在那里。
听到越来越多的声音说“经济形势不好”“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但他们却没有看到,很多新兴的创业团队现在活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