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个人,却从未一起说过话,心知肚明却心照不宣,假装各自不认识,擦肩而过多少次都是无动于衷,甚至很少听见她与别人交流时的声音。突然有一天听到她说话的声音,却总感觉不怎么像是她发出的声音,原来人与声音分离之后,真的会被别人随意混搭。
记不清是两个人还是三个人了,反正我们两个的感觉还是挺像的,初见方茴,你觉得像你的她,我觉得像我的她,直到后来见到你跟她的合影,我才发现她跟方茴一点都不像,但没有人愿意再去争论一年以前的东西了,也许我们的感觉本来就不一样。昨天,因为刘同宣传的原因,想看《青茫》,但是没有买到资源,退而求其次,又由于白敬亭置顶微博的原因,想重温一下《匆匆那年》,却发现方茴再也不像她了,虽然还是一样的美,也许是我们都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以为感觉一样就一样。
记不清时间点,但是可以记起地点,然后就有时间去对应,所以啊,人还是要不断的转换地点,不然日复一日难免会忘了究竟是哪一年发生了哪件事。诚然,流逝的永远是我们,而不是时间,累了困了,睡一觉,脑脊液就会带走你的疲惫,所以不要总是疲劳作战。
走进我们的课堂,往往后排挤满了人,前排却寥寥无几,或者是来晚的同学不得已而坐在了前排,为什么呢?参与意识薄弱,不愿意讨论,不想思考,想干点其它的事。我们都有破坏规则的冲动,喜欢占便宜而不愿意贡献力量。电子产品充满了课堂,很多同学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少数人直接不来上课,手机已经对课堂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我们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照样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关系里,无法逃脱。
很多人去上课的心理都是担心老师点名,担心平时分受到影响,老师讲课一旦深入,大家就没兴趣了,仿佛我们都很实用,为了考试,为了饭碗,与吃饭无关的东西都与我无关。冒名顶替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仿佛诚信很可耻一样,希望你不会有如此的疑问,我们创造出机器是为了服务于人的,如果到头来人受制于机器,那将是时代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哀。
老师刚刚发微信告诉我们降温的消息,多么可爱的老师,苦心孤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了,这次绝不退让。上课不要梦游,不要迟到,远离手机,积极回应。
如果你的鬓角有一根白发,或者说在镜子中能看到的地方长了一根白发,你照镜子的时候总觉得它很刺眼,往往想要将之拔掉,但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你消灭不了它却又不得不去看它,貌似很纠结的样子,其实你上厕所也一样,即使那厕所你已经去了很多次了,但还是每次都还是要看一下男厕或是女厕的标志。
眼前相谈甚欢的并不一定就能称之为朋友,不必怀疑,不必思索,时间会给出你所有答案。不要有事没事就搭话,多说无益,有些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不要无所事事,不要虚度光阴,浪费自己。很多问题其实就是环境的问题,勇敢机智的逃离吧,不要一昧挣扎而忘记了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