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在自主测评环节,我让不同学习基础、进度的学生有属于自己的展示空间。我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鼓励全员参与,不考量所选曲目的难易程度。这样学生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不是为考试而特意准备。大家可以兴致勃勃地弹奏自己擅长、喜欢的曲目。”
我为啥会这么做?因为复习考试的时间所占比重过大,是造成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创造力、对生活充满好奇,并通过自我激励、终身学习的人。
我们应当正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多样性、差别,并运用不同人在不同领域天赋、学习曲线的差异来促进社会分工、进步。
来看美国高考制度改革(SAT改革)——其以双保险的方式抑制学生在考试上过分浪费精力。一:SAT的考分只是大学录取考虑的诸多因素中的一项,过于重视SAT是不明智的;二:SAT每年有6次报考机会。
SAT改革后的考试更科学、实用,进一步挑战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对考生的英语基础和实力要求更高。死记硬背与机械性复习不再适用于新考试。
同时,我国升学考试、学科竞赛、录取保送、自主招生等等政策也持续改良,这是顺应时代变迁的变革,背后有无数推动力、呐喊的声音。
而我们作为父母、老师,为培养思想与时俱进、身心素质优良、能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社会局面的孩子,需要正视现状、也应看到未来的希望。
接下来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讨论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看出的第三点。
第三:机械化的课堂环境
1、深受普鲁士教育体系的影响
不可否认,受普鲁士教育体系深远影响下的传统义务教育,有其政治目的。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炮制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由普鲁士教育模式演变,形成的机械化课堂教育,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
我们看到,那些被繁重的作业、变相的竞赛、重复的测试所压迫的莘莘学子,无从训练思维、了解知识背后的第一性原理、无从进行批判性思考、根本没有时间、也不被允许去自学探究、大胆试错。面对教科书滞后的框架,更多只是了解片面信息,却以为掌握了全部。根本无从实现“非连续性跨越”。
唯有思维通道的升级,才能实现非连续性跨越。然而,受教育政策影响的学校、为提高竞争机制下的存活几率、期望最大化保障升学率、优等生高校录取率而制定发展规划。老师们以完成教案、教学进度为工作,将知识点进行分割,分布到每一课时、课题中,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大量练习就可以应试。如果要想从本质上掌握知识的内涵,没有天马行空的大胆思维,是不可能的。
其中不乏过分在乎成绩、外部评价的学生。只要给到知识,他们就会立刻“服从”地认真学习。这部分学生往往很顺服,但是长此以往,会变得思维僵化、缺少主见、缺少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然后与社会脱节。
升学考固然重要。名校氛围影响到孩子价值观的养成,面临更多的机遇和选择。但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理念,即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与此同时,教学目的本该是促进学生自我激励,以保持其内在学习动力。某些基础课程采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于情合理。但如果整个校园生活,都处在机械化的课堂环境里,那么学生便没有充裕时间来经历自我探索、小组交流、教学相长、挖掘兴趣,并联机学习课程以外的东西。
而这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是让学习者对知识真正感兴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的途径。
拥有内在动力后,学生依靠自我激励、合作互助来持续学习、进而完成学习目标,随后拓展、应用、创新,像游戏似地升级打怪。而非一味用考试施压、好说歹说、棍棒打骂。思想家卢梭说:“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2、学会如何学习比单纯学习知识更重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与渔。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精进学习方法、养成好习惯,不仅事半功倍,也能让孩子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
过去的十年里,从传统零售到电子商城;从传统相机到智能手机;从汽油燃料到油电混合&纯电动;从书报亭到电子图书;从扬招打车到滴滴打车……运用互联网、指数型发展的组织以零边际成本的优势,颠覆了一大波传统行业。
十年后,一个行业的寿命也许只有十年、五年,甚至更短。孩子将从事的职业也不再从一而终,个性化、个人品牌化彰显、职业生涯换五个以上行业也可能成为常态。
应对这样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社会局面,教孩子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高效学习,比学会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拥有系统性知识、多元思维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则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和趋势。
3、尊重不同学生差异化
孩子们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存在差异性、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智力类型、学习风格、个性特征三方面。
而机械化的课堂环境,使得教师不得不均等对待、并逐渐拉开“贫富差距”,在“优等生”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差生”自暴自弃,“优等生”好学但学不饱,不会学以致用。这是僵化的,不尊重差异化的非自主形式。
教育的基本功能应是让个人获得发展。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自主地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化发展。
我经过实践,列举一些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法,以供参考——
①每堂课除传统讲授外,设置开放式提问、思考时间(比如十分钟)。
②把知识点拆分成若干小任务形式,类似升级打怪,给每个小任务提供独立思考、吸收的时间。
③布置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供学生自愿选择性学习。
④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互帮互助。
⑤除教科书理论、标准化案例外,针对生活中具体问题、项目、进行应用式学习。
任何的变革都利弊均衡。如果运用以上方法,优点是——
①教师(不单靠讲授、轻松收获每节课应有的效果)
②优等生(从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点更加牢固)
③差等生(从互动交流中能帮助自己理解后再进入下个单元)
人们常常说,当今世界变化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因此,教育最好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适应。
而机械化的课堂环境,沿用普鲁士教育体制,本身有利有弊,因时代变迁,人类繁衍迭代精进,我们需要加以改良。
堆砌教科书信息的定位,需要被调整。学生面对的世界是灵活多变、错综复杂的。
唯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才是21世纪的通行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下篇我们继续讨论传统教育中,最后一大现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