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在给《一秒内的世界》这本绘本写导读时,我深深的被一秒内发生的事情所震憾,在同一秒内,会有那么多不同情景在上演着:在波罗的海上,一艘船被困在风暴之中;纽约的摩天大楼里,一部电梯停在了两层楼之间;墨西哥的一座城市里,有人在按喇叭;世界的另一边,一座火山口开始喷发;葡萄牙的一个果园里,一只橙子熟透从树上掉下来;委内瑞拉的某座城市里,发生着轻微的地震……我们纵然心怀美好却不得不承认,很多无法控制的事情也许就会在我们身边或者我们身上发生,就如过去的2017年,很多人会说到“丧”:
应届毕业生很丧,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
职场新人很丧,改变不了现状,很无力。
未婚的,陷入“一拿到工资就要还信用卡”的死循环;
结了婚的,还完车贷、房贷,洗衣机、冰箱一直买不起,去超市只看打折品,点外卖没有满减都不敢下单。
有孩子的,为了辅导个作业,可以心脏发作,天天上演鸡飞狗跳。
还有很多让人看了特别“丧”的事情,杭州保姆纵火案,江歌案,中兴程序员跳楼等等
在这样一个元旦刚刚启程的日子,我读到的这本绘本《妈妈的红沙发》,久久不能放下,尤其是看到绘本中这幅图中的妈妈,我的眼泪瞬间落了下来。我看到了这位妈妈的辛苦,我看到了在生活的挤压下她没有办法那么美,那么优雅,那么精致,就那样累到不能自己,不管不顾的睡着了,尤其旁边脱掉的鞋子,那么真实的展现了她的生活,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已算是很注意生活,可是在我的同学的妈妈中,我仍然觉得不够好,长大后,我才能理解,所有的好不仅仅是建立对美的认知上,更多的是建立拥有这个生活品质的基础上,有些不是想想就可以有的。
然后,这本书让我却看到了更多美好:
为母则强,不仅仅是说说,
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家里的一切摧毁,当她和女儿从外面买完东西回来时,她们看到的是:
家门口停了两辆消防车,浓浓的烟和又高又红的火焰从屋顶冒出来。好多邻居围在旁边看。妈妈拉起我的手往前跑。大姨夫看到我们,跑过来,妈妈和我同时大叫:“妈妈呢?”“外婆呢?”大姨妈向我们挥手,高声喊道:“在这儿,她在这儿,她很安全,别担心。”外婆没事。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我们的猫,它也没事。可是,房子里的东西全都烧光了。
家人没有事就是最大的平安,就如外婆说的:“幸好我们还年轻,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看到这话,我从心里相信这一家人一定会越过越好的。哪怕她们一家人的希望就是攒钱买一个沙发,但是我就是相信,一定可以的。
最让感动的不仅是母亲一人挑起了所有的重担,默默不语的承担着一切。每天下班回来,从皮包里拿出她赚的小费,不管多少,都会放进大瓶子里。有时候,她回来有说有笑;有时候,她已经累得睡着了。小费有时多,有时少,也许会担心,但是不管怎样都要放进大瓶子里,生活都是要往前走的。
还有对生活的爱,生活再苦,再不容易,看封面那张图,不论妈妈有多忙碌,看到女儿时,是那么的温情,那么的有爱。这一幕不仅让我心里暖,更让是看到了希望。其实妈妈积极的生活态度何不在影响着孩子呢?
小女孩的懂事,因为看到与被影响
你看,小女孩,和大人一样,丝毫没有办点抱怨,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工作了。绘本中这样写道:
我常在放学后去找她。餐馆老板乔阿姨让我在那里打工。我会清洗装盐和装胡椒的小瓶子,也帮忙装西红柿酱。有一次,我还削完了所有用来煮汤的洋葱。乔阿姨总是说:“做得好,小丫头。”然后付我工钱。我会把一半的钱放进大瓶子里。
而她的懂事,一切都来自于家庭对她的影响,从短短的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情况:单亲家庭、中低阶级、贫穷却又遭遇灾难,似乎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了这个家庭中,然而这个单亲妈妈不自爱自怜、不怨天尤人,着眼当下,用辛勤的劳动,乐观的精神一起去积累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描述:妈妈会唱歌,外婆会唱歌,她们的心中有对这个生活对炽热的爱。而且就算我读到外婆为了省钱和卖菜的人讨价还价,也不再觉得这是一件难堪的事情,这个家庭像废墟上的花朵,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汲取养分,努力绽放,绽放。这些精神就这样润物细无声中传递到了孩子的身上。她学会了爱与责任。学会了和家人一起努力。三个人共同的梦想是买一个布满玫瑰图案的绒布沙发,一张全世界最棒的沙发,这就是生活的希望。
人性的美——人为什么要善良
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我在这本书看到了人性的美:
绘本中这样说:
搬新家那天,邻居们带来比萨、冰淇淋和好多东西。对面的邻居搬来一张桌子和三张椅子。隔壁的老先生给我们一张床,是他孩子小时候睡的。爷爷拿来一块美丽的地毯,小姨为我们做了一组红白条纹的窗帘,乔阿姨带来锅碗瓢盆和刀叉,表妹把她的玩具熊送给我。外婆对大家说:“你们是世界上最好心的人,真的很感谢你们。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大家热烈鼓掌。
全书唯一的跨页图画,一列长长的人群队伍热热闹闹的向着一个方向走,整个画面是美的,是暄闹的,和之前火灾后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灾难面前,人们的爱是那么的珍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终会克服艰难,抚慰伤痛。可是现实也有很多的善心得不到善报,我们要不要让孩子善良呢?
2017年发生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这场火灾最终导致妈妈和三个可爱的孩子全部死亡,无一幸免。其中最大的孩子只有11岁,最小的只有5岁。一场大火一夜之间,让林先生家破人亡。
陈世峰杀人案:江歌,善良地收留了处于感情纠葛期的刘鑫,却死在了刘鑫前田友的刀下,而不管是刘鑫还是杀人犯陈世峰都在为自己开脱。就连贺岁档的电影《芳华》很多人看后都在说善良。
对于孩子也好,我们成人也罢,要不要善良,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答案,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我是认同的,大意是说为什么好人就一定得有好报?我们选择做好人,不是为了回报,而因为那是对的事,我们要坚信对,去做就好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结果,那也不能称为“善”,“善”是超乎因果联系的东西。好人难做,但我们仍然要做个好人。
如果你要问我,要不要让孩子做好人,做善事,我的回答是:会。
而在这本绘本,我更是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善念
在夕阳的余晖,我坚定告之自己,要存有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念。
那就写到这里了。
希望你们也喜欢这本绘本。
更多文章
绘本上这么多细节你都没给孩子讲出来,何止是可惜…..(讲座精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