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之浪漫》
晚饭后静坐于陋室之中听见不远处传来烟花爆竹之声响,今晚正是元宵夜,忽然闪过浪漫一词,便记录下来,以备年老时之回忆。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古代,平时年轻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元宵节由于开禁,各地都会制作花灯,街上人流如织,男女可以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灯会上演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
古代诗词中,就有不少描写元宵节情人相会的场景。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就是回忆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而今年元宵节不见去年人的痛苦。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样描写元宵夜男女相遇的情境:“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想到《西厢记》的浪漫: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更想到《长生殿》的“唱不尽兴亡变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香袅。宿醒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佳丽今朝、天付与,端的绝世无双。思想,擅宠瑶宫,褒封玉册,三千粉黛总甘让。
香肩斜靠,携手下阶行。一片明河当殿横
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这一缕青丝香润,曾共君枕上并头相偎衬。
果合欢,桃生千岁;花并蒂,莲开十丈。
罗衣陡觉夜凉生。和你悄语低言,海誓山盟
三尺白绫若赐我
可愿葬我于君侧
情双好,情双好,纵百岁犹嫌少。怎说到,怎说到,平白地分开了。总朕错,总朕错,请莫恼,请莫恼。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无限情思。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谁知道比翼分飞连理死,绵绵恨无尽止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
霓裳天上声,墙外行人听。音节明,宫商正,风内高低应。偷从笛里写出无余剩。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鸿都客引会广寒宫,织女星盟证长生殿。
我觉得中国古代最浪漫的诗人非李白莫属以一首《清平调》作为本文之结束: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妃子笑祝愿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