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为何不同
最近和朋友聊起一个问题,为啥同样的课程,有些人上了能够突飞猛进,但更多的人只是感觉好像学了很多新的东西,但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久而久之反而会觉得上的课毫无卵用。
焦虑的知识付费年代
尤其是在这两年所谓的内容付费,知识付费的大潮流下。身边一波又一波的人被收割,今天加入一个早起打卡群,明天加入一个读书行动群,后天加入一个思考写作付费群。
我们的观念被一个又一个新出的概念牵着奔跑,从最原始的要努力脱离舒适区、要拆掉思维里的墙、到如今的你要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思维框架、要学习元知识,要建立元认知、要刻意练习,要跃迁,要爱真求智,要早起、要跑步,要打卡,要不停的读书,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这样脱离屌丝阶层逆袭,当上CEO、赢取白富美。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你拼命的奔跑,拼命的为那些看上去能够让你变得更美好的知识付了那么多的费。然而除了在听课的那个瞬间你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之外,却并没有对你的生活起到任何的卵用。
不仅并没有对你的生活起到正向的卵用,反而还让你感觉到更加的焦虑。
是那些东西都不对吗
是那些东西都是割韭菜的吗?还是自己太笨了,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到刚开始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上的同样的课程,两拨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有很多朋友聊起过这个问题,终于一次在思维碰撞下将这个问题整理出了头绪。
那些通过课程完成蜕变变得更加厉害的人,他们本身就比较厉害。他们通过老师在方向上的点播,找对了路,突破瓶颈期瞬间实现了质的飞越。
而那些只感觉上的课程很牛逼,但在生活中却反而觉得毫无卵用的人,他们本身就比较弱逼。本质是那些东西在生活中却感觉无法运用与落地,导致最终学了那么多东西,却生活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但腰包倒是真实的被知识付费收割了一波又一波。
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不是那些知识都是收割韭菜没有用的,也不是你自己太笨了。而是你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更是他们没有告诉你正确的打开方式。
什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他们当然不会告诉你正确的打开方式,因为你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可能就会不再需要他们拉。告诉你们了,那个时候他们还到哪里去收割你这样学习欲望极其旺盛的韭菜了?
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了?
上文有分析道,根本原因在于不是那些东西全部都没有用,而是他对你没有用。换一句话就是说,你根本没有找到合适你的东西就去盲目的开始所谓的要跳出舒适区,早起,打卡,为知识付费。
在一个开始方向就错了,你不越走越远才奇怪咯。
所以最重要的是诊断出你现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在对症下药才是对的。
鲁迅说过——一个人在自己目标都没有清醒的情况下,最好少特么看点书。
问题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于大部分盲目知识付费的人来说,他们的目的都是想通过知识付费提高自己然后通过工作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这是他们的目的,也是他们的问题所在。
既然问题在这,那为什么不想尽一切办法从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来出发寻求解决方案,而要去参加各种所谓的知识付费了?
哪些导师连你的工作啥,问题在哪儿都不了解,直接对普罗大众输出的啥跃迁,跳舒适区,元认知当然对你毫无卵用了呀。
你是个小美工,就多去拆解拆解你的主管是怎么出的图,多看看那些顶尖的设计师面对你这种情况是怎么设计的。
你是个小业务员,就多看看你的主管是怎么给你分析客户情况的,多想想他为啥要这样分析。
小美工,有空多看看ps教程,多看看优秀案例提高审美和在图片设计当中的营销思维。
小业务员有时间就多跑跑业务,多打打电话,多撩几个客户,多让你的上级帮你分析分析客户拒绝你的原因,多想想下次有没有可能用个啥理由将这个客户勾搭出来在撩一下。
以上这些都比你去参加那些乱七八糟的读书打开群要有用的多。
明白了你的具体目的的了,定下了你的具体目标了,再去按图索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这才是正确的问题打开方式。
我是萧牧寒,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