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魔都回老家已经两三天了,女儿到家的第一站是妈妈家,进门问她这是谁家,她直接回答说,这是外婆家。
第二天带她来到了婆婆家,问她是谁家,她又说是奶奶家,不是宝宝家。
我开始反问她,那宝宝家在哪里,她说在前面,可以坐地铁去,然后拿着一张卡,说要去刷刷坐地铁去上海的家。
在女儿眼里长期待的地方才是家,有爸爸妈妈一家人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家。
孩子也懂得如何去爱护这个家。女儿经常把我的手和老公的手放一起,然后眼神看着我们来一句,妈妈回来,爸爸回来。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一下,原来这个2周岁的孩子比我更懂得如何爱这个家,她要的是这种完美融合的温馨之家。
以往可能会有小情绪反反复复,喜欢将烦恼放大,眼里反而忽视了那些幸福的点数,比如女儿如此可爱聪明,老公也很勤奋贴心,同样的人与事,心境不一样,结局也完全不同。
最近开始大量浏览涉及心理学的书籍,吸取内心的粮食,来不断的自我提高和完善自己。
慢慢地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热情和豁达。
以往回家总是喜欢躲在娘家里,觉得有我父母的地方才是自己的家,心里很安定,感觉自己接受不了一个原本陌生家庭的生活,而忽视了老公的感受,他同样也需要父母的关爱,尽管我的爸妈对他犹如儿子般好,但他始终想要回到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就像女儿一样,总归是要随着老公的血脉认知自己的祖籍,不能由着我那颗不想长大,不想断奶的心而让他们回不到自己真正的家。
从小身为女人被灌输的思想观念是,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而我这些年却一直不想去面对,总舍不得父母的怀抱和关爱,自己还未真正成长却承担了为人母的责任,是懂事和醒悟的太晚还是故作潇洒。
一个女人的真正成长是可以做到在婆家安生立命,又能心存感激和珍惜自己娘家的父母。
所谓的平衡点就是内心的自我强大。
同样作为女儿的我,一贯娇气的作风,突然有一天这些东西开始失去,肩上还扛有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之家的责任。
之前我是慌乱的,甚至内心是拒绝的,才会让事情变得有点糟糕。寻找存在感的同时又失落到底。
此刻,当我试着去面对和接受的时候,发现一切也没有那么难,成长的过程虽是痛苦的,承担一份责任和使命必须是要付出代价的,给女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最好的标杆。
女儿眼里的家,在孩童少女时代,有爸妈在的家才是真正的家。
女儿眼里的家,在成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后,有老公和孩子的家才是属于她的家。
明白一个道理并不难,真正会走心实践是难能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