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尽管已不是新鲜事物了,但大多人们对它不够了解,甚至充满误解,以致有了很多心理困扰也不能及时正确选择进行心理咨询,进而延误问题解决。这里,我对心理咨询最常见了几种误解做了一些澄清:
一、心理问题≠精神病 很多人都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有精神病的人群,都是思维不正常,整天自言自语、疯疯癫癫的异常人士。但事实并非是这样的。对于精神病,心理咨询师是不能提供咨询服务的,他们需要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职业规划、压力宣泄等的个人成长咨询;抑郁、强迫、焦虑、恐怖等的心理健康咨询;婚姻、情感、恋爱、家庭建设、性心理等的婚恋性心理咨询;学习、考试焦虑、亲子关系等的青少年儿童咨询等。 这些都是针对正常人所进行的。心理咨询只是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以便能够心灵成长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心理咨询≠窥视内心 不少人听说身边有个心理咨询师,通常反应就是:你能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也有不少来访者认为,心理咨询师看看我,就应该知道我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办了,根本用不着过多的解释。 这其实是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很大误解。 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自知。让来访者自己知道自己,自己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仅仅是一个引导者,提供一些方法、技术、陪伴,但努力的还是来访者自己。当来访者认为咨询师能够看穿他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失去了自己努力的那部分动力。 心理咨询师不会做揣摩别人的事情,因为这个对来访者来说,有害而无益。让来访者更加坦诚地诉说他自己的问题,这一点比咨询师准确说出来访者的心理更加重要。
三、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心理咨询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解决的,能否解决问题与来访者是否愿意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在咨询中我们经常碰到把问题交给咨询师,自己就等着好转的来访者,结果显示,这种人的变化通常不是很乐观。 来访者需要为自己的问题付出努力,才能解决,而不能一味的依靠咨询师。并且,心理咨询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国人讳疾忌医的现象不是一两代人了,通常来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时候都已经非常严重了,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咨询和成长。 但往往有些来访者觉得,咨询了几次都还没好转,就觉得心理咨询没用,这其实夸大了心理咨询的作用。一个比较有用的做法就是,在第一次咨询的时候,问问咨询师我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让自己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不少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总会觉得,心理咨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当人想不通的时候,去找心理咨询师,会通过说服别人,来让别人想通问题。这其实与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是肯定来访者的情绪,一起去寻找情绪背后的原因,当把原因解决后,情绪自然的好转;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是否定来访者的情绪,通过事实、道理去让当事人觉得我没必要产生这种情绪,从而产生情绪的改变。
举例来说,一个人说我离婚了我很难受。心理咨询师会说,“是的,你很难受。离婚了,多年的伴侣离你而去,你心里真的很难受。”然后接着引导他把难受的情绪释放出来,并引导他看到这个难受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丧失对他的影响、伴侣对他的负性评价的影响(假设是伴侣弃他而去的)等;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会说,“离婚嘛,没什么好难受的。你看现在单身的那么多,什么时候你又会找到一个了。我们单位上的某某不是对你就有点意思吗?考虑考虑吧。”这两种方式的入手点是不同的。 心理咨询的这些误解造成了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排斥。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当需要的时候,可以不带或少带一些顾虑来寻求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