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系全局。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质量,突出抓好三产融合发展,做好服务“三农”文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主心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努力打造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堪当重任的坚强战斗堡垒,使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在实际工作中,务必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基本、补短板、强功能,使每个支部既能“安营扎寨”,又能“攻城拔寨”。一方面聚力“强规范”,大力推进基层支部达标建设和星级争创活动,全面提升党支部、党总支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锻造生力军,着眼选、育、管、用四个环节,构建全链条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尤其要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以招商引资为契机,大力实施能人回乡、教授回乡工程,突出抓好民生项目,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并推行“企业+农村”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要建立村干部的“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理顺思路,干事创业,引项目、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
二是盘活老年人力资源,发挥“五老”作用。要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和老村民代表的作用,因为老党员、老干部们在群众中有威信,熟悉政策,了解村情,在村民中说话有分量。村里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激励“五老”发挥余热,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镇上收集社情民意,为农户调解矛盾纠纷,为村里发展和稳定建言献策,让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他们既有事可做,又能够充实晚年生活,还能为乡村建设作点贡献。
三是创新“六微”模式,突出抓好基层治理。六微模式,即选优“微管家”,优选优聘党性强、有威信的老党员担任塆组“微管家”,弘扬文明新风,着力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打造“微庭院”,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村民美化庭院成为一种习惯,把治污、治乱、优化美化环境、移风易俗作为村庄整治的重点,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助力绿色发展;推行“微服务”,组织党员做好身边事、参与公益事,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服务群众“零距离”;培育“微产业”,引进能人回乡创业兴业,种植以蕲艾、夏枯草、莲子为主的连片产业基地,推动民富村强;抓实“微治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作用,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氛围;实施“微积分”,按照产业发展、美丽乡村、遵纪守法等方面,对党员日常表现进行量化评分,并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健全长效机制,从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使党员成为群众中的一面旗帜,为打造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提供保障。
四是坚持因人而异,培育新型农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振兴,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创业,在家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文化水平低、收入低,所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成为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培育新型农民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事关乡村振兴进程。当前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应当紧跟形势发展,紧扣农村实际,紧贴农民意愿。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一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使得农民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让新型农民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方面发掘农业经济发展的方法,多种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坚持创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更离不开产业振兴。前些年,我们发动群众自发进行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我们创新作法,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三农”服务队,发展产业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应当继续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支部+电商”等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产业发展的领导者、推动者和服务者的作用,解决村级集体薄弱、发展缺少门路、农民增收渠道不阔等问题。尤其是要利用农村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药材、油茶、莲子等特色产业,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形成品牌,鼓励农民入股,做活山水文章,聚力旅游发展,打造集观光、休闲、养生、采摘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带动群众就业,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