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湘西的这位扶摇君原本和我素不相识,大约四年前我俩先后在网络上遇到了同一个人,同被这个人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后来我俩也就都成了这个人的铁杆粉丝。但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扶摇君却从来没有过联系,只是一直待在老大(我们把我们共同敬仰的那位朋友尊称为老大)的粉丝圈,只是隐约地相互知道老大的粉丝中还有那么一个人(但对方究竟是男还是女是老还是少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我成功地去和老大见了面(这是我第一次去见网友而且还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见,现在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酸爽!),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我去咨询老大,老大向我推荐了扶摇,于是我就打着老大的旗号通过网络成功地找扶摇君索要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并同时添加了他的微信。
今年4月份,我和一群朋友准备去湘西凤凰玩时发现要途经扶摇君所在的城市(其实这一行人中只有我一人和扶摇君有过几次网络上的交流)我就尝试着在微信上和扶摇君说了一声,但买完票后我们才发现列车到达扶摇君所在的城市的时间是凌晨五点多,我就建议扶摇君下次再约,但扶摇君却执意不肯,凌晨五点我还刚刚被列车员叫醒就接到了扶摇君打来的电话说他已经在出站口等我们了,还告诉我天在下雨要我们多穿点衣服,而且他还告诉了我们他自己穿的是啥颜色的衣服、站在哪个位置等(这是我们的首次见面)
我们下车按照扶摇君的提示和他会和后,他带我们吃完早餐并把我们送上去凤凰的车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去了(原来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处理一些事情,来接我们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加班到深夜,为了不至于睡过了接我们的时间还用手机等设了好几个闹钟)
我和酒仙的孩子都是今年前后大学毕业,在他们正式走入社会前我们都想珍惜这段时间陪他们四处走走,尤其是想为他们引荐一些像扶摇君这样的朋友,于是也就有了这又一次的湘西之行。为了让孩子有更多和扶摇君互动的机会,这次我们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扶摇君更是充分利用了他是湘西本地人的优势,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才叫湘西美味!也是在这次相聚中,通过和扶摇君一起过来的一位他的朋友的交谈,我们才知道原来扶摇君还是法律博士,而且他的研究生导师还是顶尖级的。
吃饱喝足之后,扶摇君给了我们一张寻宝图。
有了这张图,我们后面的行程安排也就简单多了,按图索骥我们第一站就直奔边城。
湘西经过这些年国家政策的支持情况确实大有改观,所有公路都已经是水泥路,不过运营车辆的配置却大部分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再加上山村中原居民的各种生活习惯,一路上车厢里除了经常人会挤到爆之外还会有各种袋子装着各种东西,有些袋子和它里面装着的各种宝贝还一路上挥发着各种乡村特有的气味。本就不大的车厢里男人们的汗味、烟味,女人们的各种化妆品味再加上这各种袋子、以及它里面所装的宝贝带来的各种气味交集在一起,那真是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曲啊!我原本就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对此自然早就已经习惯了,我真不知道那从大城市远道而来的酒仙母子俩这一路上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在欣赏和享受了四个多小时这样的交响曲后,我们到达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来的这个时间点是淡季的原因还是当地的民风和习惯使然,从我们下车开始直到我们一路步行最终找到住宿的地方,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一直没有遇到一个前来招揽生意的人,诺大的一座边城就任由我们一行三人拎着包拖着行李箱在本就显得冷清的路上孤零零地走着……
我现在出门基本上是不会事先去做任何攻略的,一般都是到了某个地方后看哪个招揽生意的人顺眼就跟哪个走,可这一套到这里却完全行不通了,无奈之下我们三人只好各自掏出手机来赶紧去找落脚的地方。
站在马路边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我们选定了一家民宿,打电话过去问店家具体位置时,他让我们去找人问“拉拉渡”,于是我们一边问一边找寻过去,在路过一家店铺时酒仙突然说好香,然后我们一行人也就迈不开腿了,进去一问原来人家在炖鸡,于是我们就进去点了一份坐下来解决中餐,期间酒仙无意中瞥见了人家家里自制的糯米酒,于是整个湘西期间它就一直陪伴酒仙度过每一天。
来到传说中的“拉拉渡”,我们才知道原来船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玩法。
我们住的地方就在渡口边上,办完住宿手续后老板告诉我们说我们刚才是从湖南玩到了重庆,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就是重庆,前面过去不远就是贵州的地盘了。
说句实话这一路晃荡过来我真的觉得有点累,内心深处其实是想下午就待在房间喝喝茶看看书,原地休整一下的,但酒仙母子俩热情高涨我也就只好舍命陪她们母子了。
稍作休整后我们就开始出门了,先是在住的这边周围转了一圈,看到其中有好几处和当年刘邓大军有关的旧址,但不是关着门就是门票要价太高,所以我们最终都没有进去,大致转了一圈后我们就租了个小船去河中间感受去了。
河水不深,但很干净,坐在船上近距离和它亲近,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鲜活和清新,没有一丝腥臭之类的异味,河面上也找不到半点油污。如果不是因为冷再加上租船的费用有点贵我们真希望就这样静静躺在船上,任由它带我们在这小河里游荡。
上岸后我们先后去了那块立于三省交界处的石碑和白塔,因为一直断断续续在下雨,到处都笼罩在所谓的“像雾像雨又像风”之中,能见度不是太好,我们也就没有跑太远,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倒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白塔附近探寻沈先生笔下翠翠当年的痕迹
我们从“拉拉渡”码头上岸后,沿着河边的青石台阶慢慢找寻起来,此时的天空又飘起了毛毛细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翠翠被我们的真诚打动而涌出的激动泪花?!
顺着边城的街道我们一直慢慢地往前走,这时已是下午三点左右,路上仍然是空荡荡的难得遇见几个人,街道两边的店铺近一半门是关着的,开着门的绝大部分是一些像卖酒的、卖日常用品的、也有一些饭店和旅馆,但好像这开门的和那些门关着的区别也并不大,都是看不到人,好多门开着的店铺一个人影都没有连老板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偶尔见到一个热闹一点的里面一般都是一俩个老婆婆守着一台显像管已经老化得偏色的电视机。
我们一行三人就顺着这样的一条街道一步步慢慢往前走着,很少说话,甚至也很少拿出手机来拍照,只是默默地走着……
期间只有小江同学(酒仙姐姐的儿子)时不时拿出手机来确认一下我们的位置和我们下一步的行走路线(我们已经约定由他来引导我们,以免迷路或走丢)
在小江同学的引导下,我们顺利地从边城城区来到了白塔附近,此时我们看到路边有一块木制的路牌,路牌指示上面就是传说中“翠翠小屋”。
我们按照路牌的指示沿着路边的小路一步一步爬了上去,当我们到达那座标有“翠翠小屋”的矮房子时,心头瞬间涌出一种莫名的酸楚,脑海里满满的全是各种困惑。
也许是这困惑太过烧脑,以至于我们后来再也提不起激情,从“翠翠小屋”下来后我们就打道回府直接返回了所住的客栈。
晚餐时酒仙姐姐和小江同学又喝了些糯米酒,饭后酒仙姐姐还特意打包了一瓶带回客栈,说是要借着这酒熬夜也要看完沈从文先生写的《边城》(办理入住手续时我们就发现了客栈每个房间里都配放了这本书),我现在是滴酒不沾,但我晚上特意多吃了几碗饭,因为我也早就有了这样的打算,所以当我听到酒仙姐姐这样说时顿时会心一笑。
因为都有看书的计划,所以这次晚餐结束后我们就省去了以往的喝茶和聊天,直接各回各的房间挑灯夜战。
回到房间后我一边仔细地读书,一边在脑海里翻寻着白天所看到的,希望能尽可能将它们完美地对接起来,可我却发现越是这样努力我反而越困惑!
且不说我们所看到的“翠翠小屋”低矮简陋,一眼就能看出来它只是临时拼凑的一个道具,而且它所处的位置离渡口也太远了,站在屋前连渡口的影子都看不到又怎么可能听到别人要过渡的呼喊声呢?那翠翠用自制的独家乐器演奏爷爷合着节拍唱歌就更无法想象了!
当然我想知道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翠翠到底长啥模样?爷爷当年累了到底是躺在哪块石头上睡的觉?船总顺顺家的二老后来到底回来了没有?翠翠最终有没有和她心爱的在一起……
但所有的这一切无论我如何努力、如何认真,我都无法从沈先生的书中找到答案!
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深了,我透过窗户望向窗外,突然想起书中的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啊!也许明天“这个人”回来了,答案也就都有了,也许答案永远都不会有了!
我还是洗洗睡吧,毕竟明天还得赶路!不知道睡在我隔壁的酒仙她们此时此刻在做什么?是不是也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