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有一些报纸心理点评的任务,逐渐习惯了突如其来的接受一些莫名的新闻事件并了解来龙去脉和整理思路。不过上周在同一天里竟然接到了两个电话,不同的人和事但都是关于“离家出走”这个主题,虽不是新鲜的话题了但如此高频出现,促使我很想整理一下。
当出现这种情况,第一重要的当然是先找到人确保安全,接下来才是从心理的层面做一些分析和调整。
细数起来,其实离家出走的情况有很多种。
一般情况
并未经过谋划的冲动行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常常不太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遇到自己承受不来的刺激或冲突,一时不能应对,又存在很大的情绪,难以理性思维。比如夫妻吵架后,一方离家出走。
被迫无奈的升级行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被打压,虽然也有一套应对措施,但还是在过程里用尽了可以使用的方法。当更为严重的压力出现,只得选择逃避。比如青少年遭受学业、情感、与父母关系方面的挫折后离家出走。
目的明确的行为:就是想以此获得某些自己的“利益”,这里说的利益并非指金钱和实际利益,而是心理上的获益,比如获得关注、满足和控制权等等。
特殊情况
表达一种爱:这种情况原在影视剧里常见,比如某主人公为了成全另一个人的感情,放弃了自己的机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某主人公为了减轻对别人的伤害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如今也能听到一些真实的事例,比如重病的老人不愿拖累家人而离家出走。这样的情况除了需要充分沟通,还要解决现实的问题。
好奇与盲目:此种情况青少年比较常见,受到身边人或媒体相关信息的影响,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遇到自己难于解决的问题时,由于个人的辨识、分析、和应对的能力不够成熟,而选择了离家出走的方式。
“预谋”已久,征兆不明显:这种情况也许是最危险的,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抑郁症人群。尽早发现和获得专业人员帮助是比较好的预防方法。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些事情或行为虽然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总有其背后需求的表达和满足。离家出走的行为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会有一些类似的内心期待:
获得关注。“我的亲人,我的爱人,我关心的人是否真正关心我?关心我到什么程度?”那些长期受忽视的妻子、孩子也许只是希望家人更在乎自己。
寻求逃避或一种特权。“我可以不用面对之前的错误了”,“我不想面对那个问题”,“希望它们会因我的离家出走而被忽略。”那些因为考试没考好而离家出走的学生可能只是不想面对惩罚和负面评价。
“报复”的快感。长期感受到委屈、愤怒、压抑,内心会积蓄很多负面情绪能量,这些能量如果宣泄不掉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攻击的力量。离家出走的行为可以引起身边人的焦虑、担忧、自责、愤怒、内疚、悔恨···这些都是令人难受的情绪困扰。有些离家出走的人也许只是想让身边的人也了解到情绪困扰的痛苦。
追求一种自主和自由。被控制的过多,太多事情不能自己去选择和掌控,一个人会失去价值感和存在感。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离家出走可能只是想要表明个人存在、追求自我控制权的无奈选择。
真的有一部分曾经离家出走过的人得到了一些内心期待的满足,甚至还有意外获益。比如得到了控制他人的方法——身边的人会因为担心他再次做出类似的行为而改变对他的要求和态度;曾经的难题得到了一个解决的起始等等。
追求内心期待的满足和随之而来的获益有很多都是潜意识层面的,离家出走者本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但他们还是被内心、外物、情境和感受驱使着那样去做了,这或许可以算作一种“吸引力”。
更为实际的层面,会选择离家出走这种方式的人,往往有一定的特征:
1、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存在问题。每个人都与他人存在联系,也需要从中获得支持,如果一个人长期人际关系紧张,遇事没有可以理解和帮忙的人,自己又承受不了事情引发的痛苦,很容易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寻求问题解决。
2、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可能自小我们就耳熟能详,但很多事实、认知、体验和情绪的影响使得我们往往走进凡是必须如何或者非黑即白的死胡同。难以看到事物的多样与多面就更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尝试和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也会加重认知和思维的僵化。
3、有效沟通太少。沟通是为了了解和表达,不能了解他人或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获得理解,便达不到沟通的效果,也就难以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甚至形成误会。久而久之会引发一系列情绪和关系上的困扰。
4、个性方面存在需要调整的部分。特别内向、敏感,性格过于执拗,脆弱,不愿面对挫折,在乎外界评价等等。这些特征会另一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反应强烈,而承受能力相对较低,心理的接纳和灵活程度也不够。当问题突然爆发就容易选择逃避。
离家出走的发生是个体本身的特征、环境因素、人际关系以及突发事件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不论哪种情况,原因为何结果又怎样,离家出走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方式。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是家庭方面。之所以把家庭因素放在首位是因为离家出走人群中青少年和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往往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需要亲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家庭人际关系和谐,每一个个体可以随时与家人沟通并获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有效的把困扰解决掉,可以防止极端行为的出现。
其次是个人方面。调整个性,更加开放内心,对外界有更多的接纳是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越来越强大的表现。全面认知,发现事物积极的方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才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广泛了解,乐于尝试,我们往往容易被认知和思维框住,打破原有的也许会发现不同的世界。学会自我调整和释放压力的方法,避免压力和情绪积累。学习沟通的艺术,不仅能够有效的宣泄和转化情绪,还可以帮助调整人际关系。
第三是社会方面。人都处在社会当中,周围的人事物、现象、舆论以及因此而引发的相关变化都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减少一些舆论的渲染,正确导向,避免引发负面的行为;构建适宜更多人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更大范围解决心理方面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