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我曾推荐过两本吴军博士写给孩子们的科普作品,分别是《给孩子的科技史》和《给孩子的数学课》,不止孩子喜欢,连我读了之后都受益匪浅。
在《给孩子的科技史中》,吴军博士以《全球科技通史》和《信息传》为蓝本,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结合风趣幽默的插画,讲述了从原始社会到未来人类科技的发展历程,从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出发,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农业、工业、科学、数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称之为“科技史”。
之后,吴军博士又推出了《给孩子的数学课》,尽管被称为“数学课”,但并没有像“科技史”那样按照时间顺序来讲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史,毕竟是写给孩子看的的科普童书嘛,太过枯燥乏味的话孩子们就不会喜欢读了,所也吴军博士选取了历史上影响了世界的40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再以风趣幽默的行文来讲解了这些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搭配上妙趣横生的漫画插图,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奇妙。
最近,吴军博士又出了这个系列的第三本——《给孩子的科学课》。作为吴军博士的忠实粉丝,我自然是要为孩子收入囊中的。
我第一次被吴军博士圈粉,是读了他的那本《吴军数学通识讲义》,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奇妙之处。作为一名科技专家,吴军博士不仅在科技领域颇有建树,还曾出版过多部科技类的畅销图书,其中《全球科技通史》《信息传》荣获“吴大猷科普著作奖”,入围“中国好书”,入选“文津图书奖”。后来,他又开始为孩子们撰写科普作品,希望能够以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为孩子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
这本《给孩子的科技课》封面设计延续了前面两本的风格,亮橘的底色上,用手绘字体的书名加上漫画版的科学家大头像,看起来趣味十足,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既然是“科技课”,这本书的编排就和“科技史”不一样,如果说科技史是从整个人类的科技发展历程来认识人类文明创造出来的科学,那么这本“科技课”则是将关注点聚焦到了具体的科学实验上,以时间为线索,选取了从古到今的40个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科学实验,通过讲述这些科学实验背后的故事,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历史和本质。
比如,当时的人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提出了这样的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设置了哪些假设,又是如何在实验中去证明或证伪这些假设的呢?既然是实验,就存在成功和失败的可能,那科学家们又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呢?是否只有成功的实验才对人类社会有所作用,而失败的实验都毫无意义呢?
我想,这些问题,不止孩子们想知道答案,很多大人(比如我)也非常感兴趣。
“科学课”的第一课,讲的是“测量长度实验”。
为什么选择“测量”作为第一课呢?因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实验就是从测量长度开始的。
人类的祖先在最初认识世界时,都是先从自己的居所出发,沿着地平线向远处探索。那么,他们就需要知道,自己到底走了多远,能否安全回到原点。所以,就有了测量长度的要求。
同样,在各种测量中,测量长度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我们的身体就自带各种测量长度的标尺,一指、一掌、一臂、一步、一丈等,都与人体密切相关。不过,用身体来测量,只能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想要测量更大的场景,就不太够用了。
为了丈量土地,生活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掌握初步的几何学知识了,连大名鼎鼎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都是在这里学会并掌握了利用几何学来丈量土地的方法。而且,泰勒斯还利用几何学中相似三角形的的知识测量了埃及金字塔的高度。
就这样,从测量开始,人类科学正式踏上了征程。到今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科学早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小到世间万物的构成,大到整个宇宙的起源,在科学实验的帮助下,我们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的最后,吴军博士选取了轰动世界的“证实引力场的实验”作为最后一课。
这个实验之所以震惊世界,是因为它的结果再一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同样适用于强引力场。而且,人类第一次捕捉到了来自宇宙的引力波,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
从用手指丈量身边的世界,到用现金的科学仪器追踪宇宙中的引力波,人类认识世界、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息,今天的我们回过头去看那些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实验,从中体验的不仅是人类的智慧和科技力量的进步,更能感受到培养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说真的,作为一个文科生,其实书中的很多实验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其中涉及到的科学理论尤其是物理学方面的理论都有些艰深,但整个阅读过程却是十分享受的,因为吴军博士的文字非常准确、简明、优雅流畅,毫无阅读障碍。还有不少生动形象的漫画和插图,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那些实验和背后的原理。
希望孩子们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养成终生受益的科学思维,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来补一补课,增长一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