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随笔记
第一篇章《河西大地》2017年12月8日
先分享一段《匈奴的子孙》中的精语给大家:
只是,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他们曾经的生活、他们活过的那个时代,也不仅仅是他们承载的那种文化,这些内容都仅仅是窗口。我们寻找的,是从那窗口中透出的、无休止的轮回背后的那线光明,从而实现一种升华。
我想,这才是人类活着的意义。
因为,一切都像匈奴的存在那样,无论多么强大、多么璀璨、多么精彩,都会走向衰亡,最终被世界遗忘的。
——摘自《匈奴的子孙》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今晚看完电影《寻梦环游记》回来后,又读了几页《匈奴的子孙》,第一篇章就在我满脑子的黄沙中走完了它自己的道路。也正巧,第一篇章结束语(我分享的那段话)和今晚看电影的心得先关。时间也不早了,容我在深夜说几句话后再休息。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知道了人有死亡。从小到大,我都有点惧怕死亡这个黑洞。它的力量很大,可以摧毁一切。什么爱恨情仇,恩怨难了,到了死亡面前一律平等。长大了,慢慢的读书明理,在工作与生活中或多或少淡忘了。但,时而闻到死亡的消息后,又会感叹无常的伴随。
怕又能怎样?想起雪师在在书中曾经提过,面对死亡,怕,也没用。怕,是正视。不怕,是放下。我们的一生说到底,都是一场彼此相送的悲剧。每个人最后都是以分散而告终。就算再华丽的舞会,也总有散场的时候。我知道,我这么说,又有很多人会说我这么年轻,不该想这些,不该说这些。但是,我真的很年轻了吗?想想一晃眼,我就三十而立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很避讳谈到死亡的。觉得这个很不吉利。但是,避讳就不死了吗?作为年轻的人,正视死亡这个话题,我想,不单单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生命很短,一不小心,自己就三十了。人生没几个三十可以让让我们去荒废。再过一个三十,我就是花甲之年。再过一个三十,我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能记住我?我的家人?我的子孙?但,倘若我不给世界记住我的理由。超不过三代的人,早就把我望的一干二净了。未来谁在我的的骨灰上起了楼我都不知道。谁会在乎一个没有被世界记住的人呢?
我记得在2015年我们践行会去了韶关南雄县珠玑古巷,那里有很多当时南迁来岭南的先祖祠堂。我望着那一个个宗祠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话是——“我是谁的先祖?谁把我在灯火前供下”。不想被世界遗忘,定然要给世界一个记住你的理由。
今晚在回程的车上和小涵聊了段微信,她说她很羡慕我,羡慕有找到了一个我可以付出所有激情的事业。确实,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的。有部电影叫《谁的青春不迷茫》。我想了想人会迷茫的原因。想了下,理由或许会很多。主观的客观的,内因外因等等。但综合一句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不知道自己想成为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搭建自己的命运。(好像说了四句话)
所以,读书与行走对一个人非常的重要。多出去走走,路就宽了。见过的人多了,视野也就不那么狭窄了。对他人定然有了包容性,对自己的人生定然多了几份选择。
从岭南到西部,西部,是我此生注定要行走的一站。还有就是读书,之前陈亦新分享过读书的诸多理由,我分享其中的一点给大家,那就是读书能够延长生命。我们通过阅读穿越回了唐宋元明清,通过阅读去了西方,去了我们未知的国土。与作者的灵魂共振,与主人翁的命运同喜同悲,让我们的本就几十年的生命,在读书的过程中拓宽了生命的质量。所以,没有去过西部的朋友,《匈奴的子孙》这本散文游记可以弥补生活中的一种缺失。当然,它也不能代替行走。行走与读书同样重要。
继续说回梦想的话题,梦想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设计图。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能否实现自己的蓝图,这个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与行为搭建梦想。丢弃什么都不要丢弃梦想。生命宝贵,梦想与生命同在。晚安。祝吉祥。
今夜以2015年在珠玑古巷写的一首诗结尾吧!
古巷话琵琶——粤北行(二)
是千年的尘埃扫下的灰烬,
秋风起,
古巷抱琵琶。
珠玑巷道寻根问人家。
那流转了千年的变化,
尘埃里早已认不得哪个是他。
曾傅氏的姻缘花落珠玑巷下,
追问宿世?
先祖奈何他!
月光下,
逆转岁月的石磨,
让我看清那一个他,他,他。
谁是谁的先祖?
谁又为谁把灯火供下?
马背上的峥嵘,
古道下的天涯。
试问数十年后,
我是谁的先祖?
谁为我把灯火供下。
独行古道间,
是谁在那里吹箫?谁在弹琵琶?
2017年12月8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