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捕获阶段:事件从最上一级标签开始往下查找,直到捕获到事件目标(target)。
事件冒泡阶段:事件从事件目标(target)开始,往上冒泡直到页面的最上一级标签。
事件捕获
当你使用事件捕获时,父级元素先触发,子级元素后触发,即div先触发,p后触发。
事件冒泡
当你使用事件冒泡时,子级元素先触发,父级元素后触发,即p先触发,div后触发。
W3C模型
W3C模型是将两者进行中和,在W3C模型中,任何事件发生时,先从顶层开始进行事件捕获,直到事件触发到达了事件源元素。然后,再从事件源往上进行事件冒泡,直到到达document
。
自己选择绑定事件时采用事件捕获还是事件冒泡,方法就是绑定事件时通过addEventListener
函数,它有三个参数,第三个参数若是true
,则表示采用事件捕获,若是false
,则表示采用事件冒泡。
ele.addEventListener('click',doSomething2,true)
true=捕获
false=冒泡
传统绑定事件方式
在一个支持W3C DOM的浏览器中,像这样一般的绑定事件方式,是采用的事件冒泡方式。
ele.onclick = doSomething2
IE浏览器
如上面所说,IE只支持事件冒泡,不支持事件捕获,它也不支持addEventListener
函数,不会用第三个参数来表示是冒泡还是捕获,它提供了另一个函数attachEvent。 ele.attachEvent("onclick", doSomething2);
事件的传播是可以阻止的:
• 在W3c中,使用stopPropagation()
方法
• 在IE下设置cancelBubble = true;
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例如click <a>后的跳转~
• 在W3c中,使用preventDefault()
方法;
• 在IE下设置window.event.returnValue = false;
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冒泡,例如:blur、focus、load、unload